健康養身★新冠肺炎來襲!控糖力=免疫力 少挨針、連續血糖監測更EASY

新冠肺炎來襲!控糖力=免疫力 少挨針 連續血糖監測更EASY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台灣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是糖尿病患,敲響糖友們的防疫警鐘。醫師說,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染上新冠肺炎死亡率高8倍左右,因為血糖高低對免疫力大有影響。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醫師指出,糖尿病病人如果血糖持續超過200 mg/dL一段時間,身體的免疫力就會下降,白血球和巨噬細胞吞噬細菌與病毒的能力就會下降,所以如果在這種狀態下,血糖控制不好的話,就很容易受到感染。

宜蘭縣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游能俊醫師形容,糖尿病患者血液就像含糖飲料一樣有黏性,因此紅白血球反應較慢,糖尿病人的發炎反應也較慢呈現,像是新冠肺炎感染,表現在免疫力好的人身上,很快就有發燒反應來對抗病菌,而糖尿病友因為免疫力低,等到出現發燒反應時,往往病毒量已經累積超出可控制範圍。


新冠肺炎來襲!控糖力=免疫力 少挨針 連續血糖監測更EASY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醫師

扎更少針! 24小時連續血糖監測新概念

糖友除了飲食要低糖、低油、低鹽、多纖維,適度運動、按時用藥,還要每天多次扎針測血糖,不過指尖血糖只能測出當下血糖值,無法了解前後趨勢,現在就有新的連續血糖監測系統,在皮下埋入軟針就能24小時血糖監測不間斷。

黃建寧醫師表示,連續血糖監測會每隔5分鐘,就利用組織間液的糖分來反映目前身體的血糖,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如果經常發生低血糖,或者血糖一直控制不佳,或是懷有身孕,這幾種特殊狀況下,健保有給付做連續血糖監測,有助於根據監測結果日後進行胰島素用量調整。

游能俊醫師比喻,指尖血糖就像導航行駛,直接告訴你如何前往目的地,也就是當下血糖是否控制在標準值內;連續血糖監測儀則是教你如何駕駛,以後就算不用導航,也知道如何走到終點。換句話說,患者能從連續血糖波動趨勢中了解生活習慣對血糖的影響,進行調整來控制血糖。


新冠肺炎來襲!控糖力=免疫力 少挨針 連續血糖監測更EASY

▲宜蘭縣愛胰協會榮譽理事長游能俊醫師

糖友備孕怕影響寶寶 即時血糖趨勢助調控

第1型糖尿病患者小予,每天需要施打胰島素,原本只測指尖血糖,後來為了結婚,備孕時就採用連續血糖監測儀穩定控糖,不只能減少胎兒畸形、胎兒過大、早產等風險,後期因為胰島素需求需大量增加,能方便地透過手機APP了解自己的血糖變化,及未來一小時內高低血糖的預警報,進而調整胰島素劑量及飲食方式,大大減少血糖的起伏,對於現在已經懷孕近8個月的她及寶寶都很有幫助。

小予表示,當初醫師建議採裝連續血糖監測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在飯後及生理期來時半夜的血糖起伏很大,這是在指尖血糖監測所沒發現到的現象。那時候剛好面臨結婚的人生大事,未來有生小孩的打算,所以覺得該要更嚴控血糖。

小予還說,懷孕很容易覺得飽,所以要少量多餐,而且後期寶寶如果踢到胃部就會很想吐,因此必須要更勤勞地監測血糖,透過手機能立即直接看到血糖變化,來決定要不要再吃東西或調整胰島素劑量,讓控糖變得方便很多。

沒酒精棉片肥皂洗手也OK! 勿斷藥耽誤控糖

防疫物資短缺,如果沒有酒精棉片做指尖血糖監測的消毒,醫師提醒用肥皂及清水清洗一樣乾淨,也提醒糖友防疫期間吃完降血糖藥物,就該回診取藥,別因過度恐慌醫療環境,耽誤了血糖控制。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大學剛開學,大一新鮮人進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大家彼此都不熟識之下,該如何展開新的人際關係?向來害羞膽小的你,該如何有所突破?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指出,大學生趨漸成熟,不再是高中生或是國中生無法自主的年紀,應該要開始學習自主、負責與選擇。大一新生到新環境,往往既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灣小兒過敏率居高不下,不只是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與氣喘等病況,更有研究顯示,過敏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王志堯建議,要預防寶寶過敏,最好是寶寶出生起,就能哺育母乳。王志堯理事長指出,根據德國一項研究顯示,約有24%過敏兒出現情...

閱讀詳情 »

不知是不是因為電車與店舖等場所冷氣過強的關係,特別是女性容易對冷氣感到敏感,在家裡使用電扇的人應該也不在少數。但是,不論是冷氣或電扇,只要使用方法錯誤,就會成為對健康有害的危險行為。特別是睡覺時,若是沒有留意就有可能導致身體越來越虛弱。這回,要介紹的是就寢時必須避免的冷氣及電扇的使用方法。■1:冷氣...

閱讀詳情 »

洗澡先洗頭,這是錯的!冬季氣溫低,進入浴室後,血液集中在內臟和頭部,先洗頭可能導致頭部血液流通不暢。長期如此,或誘發腦血管疾病…正確順序:先洗臉,再洗身,最後洗頭。據悉,日本每年1.4萬人因洗澡不當致死! “洗澡直接導致死亡的幾率雖小,但錯誤的洗澡方法確實達不到理想的清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