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肺炎重症多怪肥胖! 台灣最新家戶調查曝最危險族群是「她」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外臨床觀察或調查研究皆顯示,年齡與肥胖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尤其肥胖者不但是高危險群,且有更高機率發展成重症,甚至死亡。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全台2萬名國小學童幫家人量測腰圍的數據,更找出一家之中腰圍超標比例最多的族群竟是「她」。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108年的這項調查發現,家中腰圍不及格的比例由高至低分別是奶奶(66.6%)、爺爺(54.4%)、爸爸(50.7%)及媽媽(39.4%),顯示家庭中至少有1位成人是大腹翁或小腹婆。

千禧之愛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腰圍與血壓是最容易監測的2項代謝症候群指標,因此平時家中可備腰圍量尺掌握家中成員的腰圍變化,其中男、女性腰圍分別應低於90、80公分。

防疫期間,民眾在家工作或減少上健身房、外出活動的生活新型態,無意間使得許多人變胖許多。陳欣勵說,如果通勤族連基本走路的運動量都沒了,脂肪自然就會在不注意時悄悄堆積起來,若脂肪都堆積在腹部,也就是腰圍明顯變粗,很容發展成代謝症候群。

一旦代謝症候群上身,未來引發心臟及腦血管疾病、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機率,根據研究,全將一口氣往上翻倍,分別達到2倍、3倍、4倍以及6倍之多。新陳代謝速度已變慢的熟齡族群更需要注意,別讓腰圍往橫向發展。

千禧之愛基金會營養師蔡佳君建議,飲食習慣上,應避免常吃過鹹、甜食及含糖飲料,用白開水取代;攝取低油、低糖及高纖的飲食,以清蒸、涼拌、燉等取代油炸烹調方式,並維持每周3次的運動習慣,即可減少腹部脂肪堆積。而在疫情期間不讓自己腰圍變大,不但可降低感染風險,也更能幫助自己遠離三高慢性病的威脅。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WHO洩「瑞德西韋」中國實驗失敗 專家揭疑點:5、6月才是關鍵

室內哈菸代價慘!「三手菸」可殘留半年 害孩童認知、寵物罹癌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各方力量抹黑電子煙的舉動頻頻,去年年底時,台灣出現電子煙肺炎案例的新聞已被報導過,但在過年前的幾日,同樣的抹黑新聞又被翻出來炒冷飯,令人不免疑惑,是否為有心人士考慮到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相聚時總會來上一杯來上一根,才想趁年節前打壓電子煙實則為紙菸打廣告? 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報導,都是牽強的將吸菸者得肺...

閱讀詳情 »

如何讓自己脫離疼痛 我曾看過有些學生很勤奮地練習臨床身心方法,卻因為有害的習慣仍然存在,而延長了疼痛的歷程。持續的疼痛,有時是源於他們的常規鍛鍊、壓力程度、態度,或甚至是不起眼的事物,比如鞋子或桌子等。若你每天用20 分鐘進行臨床身心練習以放鬆疼痛緊縮的肩頸肌肉,卻花八小時以一種會持續使同一群肌肉收...

閱讀詳情 »

〈推薦序一〉 面對疼痛,我們「可以」改變! 鄭淳予 腦科學博士暨神經科臨床醫師 謝謝譯者楊醫師的引薦,讓我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有關「疼痛治癒」的書籍,看了書中內容後,發現其中許多觀點,都與我多年行醫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不謀而合,後來更得知深受慢性疼痛所苦的朋友,也曾在閱讀本書後獲得十分大的鼓舞和慰藉,讓我...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班坐著、吃飯坐著、通勤坐著、下班看電視也坐著,久坐的生活型態對健康影響大,但你知道久坐還會越坐越笨嗎!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引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結果提醒,中老年人坐太久,大腦內側顳葉的厚度可能會變更薄,而這部份的萎縮,與記憶障礙、阿茲海默症全脫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