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重症撿回命恐留「七大後遺症」 台大醫院首推長期追蹤門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就算幸運撿回一命,康復後還有復健路要走!台大醫院今(22)日宣布成立「新冠肺炎長期追蹤整合門診」,因為台大醫院觀察收治經驗發現,染疫後的重症患者常留下七大後遺症,包含:肺功能受損、體能退步肌肉無力、語言溝通問題、吞嚥困難、瞻妄與認知障礙、焦慮與憂鬱、日常生活自理困難等。

台大醫院自2020年1月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患之後,期間再歷經今年5月的本土疫情遽起,台大醫院重症醫療團隊就觀察到有些個案不幸發展成為重症,需要使用呼吸器或住進加護病房,出現多面向的復健需求,而研究也顯示復健可以有效協助他們提升整體功能以及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梁蕙雯指出,新冠病毒不只會攻擊肺部,出現肺纖維化而已,還可能造成神經病變、免疫受損、凝血異常以及腦部發炎等現象,因此就算順利康復,後遺症也可能十分棘手跟複雜。

台大醫院過去3個月期間,就有5名新冠肺炎重症個案入住復健部病房,平均年齡為73歲,最年長則為89歲,且都有長期慢性病,包括:糖尿病、免疫系統或肺部疾病等問題。梁蕙雯指出,這群長者距離發病時間平均為2個月左右,在跟新冠肺炎長時間奮戰之後,面對多重問題,像是肌肉無力、容易喘、血氧偏低、行走困難、日常生活自理困難,甚至還有2人出現情緒低落或嚴重認知障礙,讓復健的挑戰度更高。

所幸,住院過程中,復健團隊成員提供客製化的治療策略;大多病人運動時血氧偏低,需要在復健過程中隨時監控,團隊便鼓勵病人進行高重複、低負荷的運動,並學習配合例行功課與自我評估身體狀況的技巧,調整活動強度;另外,復健團隊還充分運用影片與圖示教導,讓病人與家屬了解改善居家環境與照顧者技巧,提升自理日常生活的能力。

梁蕙雯說,經過2到4周的密集復健下來,這群長者都有顯著進步,且全部順利移除管路,肌肉力量、行走能力與日常生活自理也都看到良好成效,代表日常生活獨立能力的巴氏量表分數進步皆超過30分。有85歲的老先生,成功達成爬樓梯的目標、順利返家;至於最年長的89歲老先生,更從完全臥床、譫妄混亂,回復到拔除鼻胃管,可以溝通,並能在陪同下使用單拐在室內行走,讓家人放心照顧。

台大醫院強調,重症新冠肺炎的復健,目的是改善身體障礙、減少失能、提升生活品質,但是,因為疾病不同,所有團隊人員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且國外研究跟台大的經驗都發現,新冠肺炎可能留下一些慢性的副作用,比如體能不足、疲勞、疼痛、情緒障礙等等,而且不限於重症個案,病人返家之後,可能發現重返工作或日常生活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可以到復健部門診,由團隊評估後,了解需求,安排門診復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莫德納+BNT已有3國開放混打! 德國最新研究「最強混打組合」是它

好市多「綠蘆筍」重金屬鎘超標3倍! 印度辣椒粉竟摻致癌「蘇丹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好醫師會客室》男人的難言之隱,「攝護腺肥大」排第一。(圖/優傳媒影音團隊製) 優傳媒記者溫建鈞/台北報導中年男人要注意了!如果50歲以後,出現晚上睡覺時有頻尿情形,而且尿柱變小也尿不乾淨,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男人,超過一半以上有「攝護腺肥大」的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

閱讀詳情 »

▲醫師號召民眾一起規律運動,預防失智。(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想要降低失智症的風險,運動就對了!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世界衛生組織今年5月公布「認知障礙與失智症風險降低:WHO指引」,提出12項降低失智症風險的方式,其中運動就排行第一,且與...

閱讀詳情 »

小刀治大病 輔大醫院骨科內視鏡達醫中水準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開院快二年,骨科全方位精準微創內視鏡治療,成為國內少有每個關節內視鏡手術都專精的醫院,雖然現階段是地區醫院規模,但是卻已經達到頂尖醫學中心的醫療水準。 輔大醫院前年底開院。骨科醫師葉炳君說,他們在去年已經開超過400台骨科內視鏡手術,台大醫院...

閱讀詳情 »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7月生鮮蔬果殘留農藥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最新一波蔬果殘留農藥檢驗結果出爐,連鎖超市及火鍋店都榜上有名。台北市衛生局今(21)日指出,檢驗共7件不符合規定,其中包括惠康百貨股份有限公司師大分公司販售的「甜豌豆」、全聯實業股份有限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