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重症撿回命恐留「七大後遺症」 台大醫院首推長期追蹤門診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染新冠肺炎重症,就算幸運撿回一命,康復後還有復健路要走!台大醫院今(22)日宣布成立「新冠肺炎長期追蹤整合門診」,因為台大醫院觀察收治經驗發現,染疫後的重症患者常留下七大後遺症,包含:肺功能受損、體能退步肌肉無力、語言溝通問題、吞嚥困難、瞻妄與認知障礙、焦慮與憂鬱、日常生活自理困難等。

台大醫院自2020年1月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患之後,期間再歷經今年5月的本土疫情遽起,台大醫院重症醫療團隊就觀察到有些個案不幸發展成為重症,需要使用呼吸器或住進加護病房,出現多面向的復健需求,而研究也顯示復健可以有效協助他們提升整體功能以及生活品質。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梁蕙雯指出,新冠病毒不只會攻擊肺部,出現肺纖維化而已,還可能造成神經病變、免疫受損、凝血異常以及腦部發炎等現象,因此就算順利康復,後遺症也可能十分棘手跟複雜。

台大醫院過去3個月期間,就有5名新冠肺炎重症個案入住復健部病房,平均年齡為73歲,最年長則為89歲,且都有長期慢性病,包括:糖尿病、免疫系統或肺部疾病等問題。梁蕙雯指出,這群長者距離發病時間平均為2個月左右,在跟新冠肺炎長時間奮戰之後,面對多重問題,像是肌肉無力、容易喘、血氧偏低、行走困難、日常生活自理困難,甚至還有2人出現情緒低落或嚴重認知障礙,讓復健的挑戰度更高。

所幸,住院過程中,復健團隊成員提供客製化的治療策略;大多病人運動時血氧偏低,需要在復健過程中隨時監控,團隊便鼓勵病人進行高重複、低負荷的運動,並學習配合例行功課與自我評估身體狀況的技巧,調整活動強度;另外,復健團隊還充分運用影片與圖示教導,讓病人與家屬了解改善居家環境與照顧者技巧,提升自理日常生活的能力。

梁蕙雯說,經過2到4周的密集復健下來,這群長者都有顯著進步,且全部順利移除管路,肌肉力量、行走能力與日常生活自理也都看到良好成效,代表日常生活獨立能力的巴氏量表分數進步皆超過30分。有85歲的老先生,成功達成爬樓梯的目標、順利返家;至於最年長的89歲老先生,更從完全臥床、譫妄混亂,回復到拔除鼻胃管,可以溝通,並能在陪同下使用單拐在室內行走,讓家人放心照顧。

台大醫院強調,重症新冠肺炎的復健,目的是改善身體障礙、減少失能、提升生活品質,但是,因為疾病不同,所有團隊人員需要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且國外研究跟台大的經驗都發現,新冠肺炎可能留下一些慢性的副作用,比如體能不足、疲勞、疼痛、情緒障礙等等,而且不限於重症個案,病人返家之後,可能發現重返工作或日常生活仍有未解決的問題,可以到復健部門診,由團隊評估後,了解需求,安排門診復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莫德納+BNT已有3國開放混打! 德國最新研究「最強混打組合」是它

好市多「綠蘆筍」重金屬鎘超標3倍! 印度辣椒粉竟摻致癌「蘇丹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中市長盧秀燕昨(18)日拍板,今、明兩天,全市1.3萬名鄰長將進行疫苗接種。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疾管署昨晚獲知中市府回應後,要求同仁再次口頭提醒台中市政府,務必於施打前先行造冊完成,避免影響現階段其他實施對象之接種權益。盧秀燕昨天在疫情記者會上拍板開放「台中市13000名鄰長施打疫苗」...

閱讀詳情 »

氣象局提醒,「北部、東半部十分炎熱」,花蓮縣縱谷、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臺東縣、宜蘭縣、桃園市,需特別留意36度以上高溫。今(19)日西南風仍然持續影響,苗栗以南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率,南部地區降雨範圍廣。此外,氣象局表示,未來一週西南風帶來較多水氣,加上鋒面影響,天氣不穩定,需留意劇烈天氣...

閱讀詳情 »

日本緊急捐贈124萬劑AZ疫苗,感動台灣人民。台大婦產科重症醫師施景中於臉書分享,有日籍小孩需進行心臟手術,碰上長年派駐在台北的日籍父親,關心詢問是否已接種疫苗,對方則搖手、深深地鞠躬,說「這是日本送給台灣人民的禮物,我們不可以先打」。台大醫師施景中以「這是日本送給台灣人民的禮物」為題,昨晚於個人臉...

閱讀詳情 »

基隆市於今、明天(19、20日)開放80歲(原住民70歲)以上長者施打COVID-19疫苗,市長林右昌稍早受訪表示,「施打率超過6成」,養護機構的部分也已施打完畢。基隆疫苗「施打率超過6成」,林右昌指出,養護機構的部分已施打完畢,工作人員、部分社工都已在上一波的疫苗中施打完畢;住民也於前幾天陸續施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