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十大癌症有3種篩不到「逆勢上升」 老化、肥胖成兩大元凶

新十大癌症有3種篩不到「逆勢上升」 老化 肥胖成兩大元凶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對癌症真的不能掉以輕心,國健署今(13)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8年新發癌症人數及癌症時鐘又雙破新高,凸顯癌症來得凶又來得快的趨勢,國健署進一步分析也發現國人有3種癌症正在上升中!包括: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不但缺乏事前篩檢工具,且上升趨勢背後也指向兩大元凶。

因為疫情延誤,原訂去年年底公布的民國108年癌症登記報告,國健署遲至今日上午才公布。統計發現國人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比前一年再快轉11秒;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也比107年增加5123人。

最新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男女合計)排行榜,大腸癌連續第14年排名第一,其次依序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全與前一年排序相同。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點出警訊,近年來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的標準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背後原因,除了人口老化快速,年齡老化是重要的關鍵之外,另一個就是肥胖,因為研究顯示,肥胖會令罹患這些癌症的機率增加2到4倍,所以國健署正積極倡議,提醒民眾一定要控制體重,因為國人過重或肥胖的比例已經達到47%。

賈淑麗說,這些癌別目前缺乏實證的篩檢工具,只能就異常症狀提醒民眾多加留意。國健署整理異常症狀分別為,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

賈淑麗強調,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是罹癌的最大風險因子,民眾除了配合政府相關防疫措施,符合癌症篩檢條件的國人也應積極參加篩檢,尤其,資料顯示男性接受篩檢人數較女性少,以致失去早期發現機會,罹癌風險會相對增加。

有癌症上升,也有癌症下降的好消息,國內在長期推動B肝疫苗接種,BC型肝炎篩檢及健保給付治療以後,最新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已由98年每10萬人中39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7.7人,連續10年下降。而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也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每4分20秒就1人罹癌!最新十大癌症統計出爐 「大腸癌」連14年當癌王

聯醫群聚後驚爆種種脫序 醫師怒指:有確診者嫌吵竟擅關抽風設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今再新增206例本土確診,其中台北市佔了89例,因應疫情持續升溫,指揮中心也宣布為利傳染病防治工作進行,授權各直轄市、縣(市)政府以「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發布確診個案公共場所活動史。而今(16)日台北市長柯文哲直言,已經沒辦法做疫調了,現在公布足跡已經不切實際,請陽性者自己打電...

閱讀詳情 »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今天表示,居住雙北地區或在雙北地區上班的中央或地方公務人員,自5月17日至5月28日,彈性上班時間可從上午7時30分至10時,下班時間也配合調整為4時30分到7時,以分散上下班人潮。人事總處今天指出,因應指揮中心提升雙北地區為三級警戒區,為避免通勤人員集中在尖峰時刻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閱讀詳情 »

昨日一口氣暴增180例本土病例後,今日又新增206例本土確診個案,醫療量能吃緊,有醫界基層嘆急診篩檢快被拖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為加速找出確診個案,指揮中心除了在雙北市設置篩檢站外,未來也研議在其他縣市廣設篩檢站,目前已邀集醫師公會、相關協會開會討論人力調度。指揮中心今公布,今日又新增2...

閱讀詳情 »

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本土確診再爆增206例,其中雙北市確診位居全台之冠,分別為台北市89例、新北市97例。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為防堵疫情擴散,新北聯合醫院板橋院區設立「社區篩檢站」,以快篩方式降低社區群聚風險。此外,將增用醫院病房及後援專責病房,可提升到656個病床,也增加收治無症狀及輕症病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