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增76例死亡5例疫情降 病例黑數?莊人祥用數據解釋

新增76例死亡5例疫情降 病例黑數?莊人祥用數據解釋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本土疫情再看到下降,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本土病例新增76例,新北市32例與台北市20例最多,死亡病例增加5例,年紀介於70至90多歲;台灣新冠死亡率高,外界懷疑是否有「病例黑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目前台灣檢驗陽性率低,比較不會有黑數問題。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新增76例死亡5例疫情降 病例黑數?莊人祥用數據解釋

▲6月25日本土新冠疫情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70歲女性泌尿道感染合併敗血症住院 接觸確診者感染病重不治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增加5例死亡個案,當中案14094是70多歲女性,具慢性腎臟病、心臟衰竭、糖尿病等病史,5月6日因泌尿道感染合併敗血症,入住北部醫院曾轉入加護病房,住院間接觸到確診個案,6月19日採檢隔日確診,因病重血氧下降,家屬決定放棄急救,6月21日病逝。


死亡率高外界質疑有病例黑數 莊人祥強調各國都有類似狀況


外界質疑台灣新冠死亡率比國際高,很可能有「病例黑數」,莊人祥特別解釋,各國在疫情初期致死率都會特別高,例如英國、美國、義大利等都有類似趨勢,台灣也有很相同發展,目前台灣確診個案60歲以上,約占總數35%,死亡個案90%也是年長者,未來會加強重症與年長病患照顧,降低死亡率。


莊人祥也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歐盟統計,篩檢陽性率低於5%與4%,就不會有黑數影響,台灣篩檢陽性率在5月28日突然高起來到2.8%,一直都低於5%與4%,顯示台灣檢驗量能還不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沒有國家能保證確診個案一定能找出來,但是我們沒有低報個案數。


新增76例死亡5例疫情降 病例黑數?莊人祥用數據解釋

▲各國新冠疫情死亡率比較。(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隱藏個案多疫情恐爆量 陳時中:不可能隱瞞拖過去


陳時中解釋,疫情剛爆發針對重點區域篩檢,陽性率一定都會很高,此次曾經有篩檢站高於10%,覺得篩檢量不夠就再擴大,一圈一圈擴大陽性率就會降低,把可能個案找出來,目前台灣陽性篩檢率約0.7%,如果隱藏病例越多未來就越有可能爆發,不可能拖過去,就是要靠篩檢匡列治療,把疫情降低。


新增76例死亡5例疫情降 病例黑數?莊人祥用數據解釋

▲各國新冠疫情篩檢陽性率比較。(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統計,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3日累計公布13,061位確診個案中,已有9,650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3.9%。


全台已有1.3萬名新冠個案 610人死亡


指揮中心補充,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213,717例新冠肺炎相關通報,其中14,465例確診,分別為1,167例境外移入,13,24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


指揮中心分析,自2020年起累計610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602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06例、台北市238例、基隆市19例、桃園市16例、彰化縣9例、台中市4例、新竹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更多NOW健康報導
▸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花蓮強震至今,仍餘震不斷,全台民眾泛起了不安的感受,尤其天氣寒冷,緊張的心情更加劇。心理師提供一套5字訣「安、靜、能、繫、望」,幫助找回心理安定。避免過度接觸資訊 降低創傷壓力反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全觀式社區預防暨心理健康中心臨床心理師林宛玲說明,心理安定5字訣,包括「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學測落幕,學生開始放寒假,但少了課業壓力、無憂無慮,又怎麼會痘痘大爆發呢?醫師指出,學生正值青春痘的好發年齡,一旦作息不正常,皮膚抵抗力下降、痤瘡桿菌增加,就容易長出滿臉「痘花」。熬夜打電玩 青春痘爆發新光醫院醫學美容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徐常捷觀察發現,寒假期間,許多學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耳炎久拖未治療 小心造成耳膜破損一名53歲男性,10年前曾被診斷出左耳耳膜破損,但當時僅偶爾有耳朵分泌物的困擾,因此並未積極治療,直到近來因聽力變得很差,甚至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才就醫求診;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何宗祐指出,檢查發現,這名患者耳膜幾乎已經全部破損,經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67歲張女士,反覆尿道發炎導致狹窄,飽受尿急、排尿困難,去年中旬開始無法順利導尿,就醫檢查發現尿道僅剩下小縫;所幸,透過「口腔黏膜重建尿道」,才終結痛苦的導尿人生。尿道重建手術 根治尿道狹窄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婦幼泌尿科主治醫師林志杰指出,該病患曾經到國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