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手醫護照護新冠肺炎病人 北榮首創VR打造擬真戰場

新手醫護照護新冠肺炎病人 北榮首創VR打造擬真戰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染力強,照顧者須穿著全套的防護裝備,雖然保護周全但確會影響照護者的靈敏度,針頭及尖銳物扎傷是醫療人員最常見的職業傷害,據統計台灣平均約15分鐘就發生1件扎傷事件,而照護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棄物若處理不當,除了會使病毒傳播風險增加,亦會對環境造成重大危害。

首創VR課程教材 虛擬操作獲經驗

為讓年輕醫事人員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模擬演練各項知識性與技術性的臨床照謢技能,打造「照護新冠肺炎病人醫療五法寶」一條龍式AR與VR的訓練。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教育訓練科楊盈盈主任說,包括輕症日常照護之VR互動預防針扎及醫療廢棄物分類教材,到重症照護之VR 4D影像判讀、AR氣管插管與中央靜脈導管置入等技術訓練,不但可激發學員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成效,也為醫護人員內心注入一股強心針,減少照護的心理壓力,提供病人更完善的照顧。

床邊超音波VR模擬 學習效果大加分

人體的器官構造複雜,隨者病情發展程度不一,所需治療方式也有所不同,而床邊超音波檢查與醫療影像判讀是協助臨床診斷及治療之依據,北榮執行團隊以VR技術為基礎,研發「解剖影像訓練」,讓前線年輕醫事學員在4D虛擬影像世界探查病灶,體驗臟器內血管與病兆間相對位置,透過精準定位測量與標記。

練習輔以AR智能眼鏡 提升臨床技術

氣管插管及中央靜脈導管置放術,只能靠不斷的練習來提升。北榮執行團隊以AR技術為基礎,發展AR智能眼鏡技能教學,將狹窄視野的執行影像投射於大螢幕上,透過AR眼鏡雙向互動,可精確傳授及評估學員實作的正確性,並給予完整的回饋。

此外,借助AR引導擴增指示功能,將示範影片及操作指引建置於AR眼鏡中,學員戴上AR眼鏡進行技能操作,卡關時可聲控呼叫操作指引或拍照上傳請指導老師協助。

【延伸閱讀】

國際趨勢!學名藥具戰略意義 專家破解學名藥迷思

想戴助聽器卻擔心價格? 聽力師全面分析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氣喘發作才用藥超NG 醫:保養型藥物定期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4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幾個月來的疫情延燒,許多人待在家裡的時間明顯增加,不論是成年人或孩子,使用電腦或手機的時間或許也有所大幅增長,如此可能會伴隨煩人的頸部痠痛等問題。頸椎神經根病變  咳嗽、打噴嚏恐加劇症狀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郭家瑜表示,「頸部拉傷」是常見因頸部肌肉附著骨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80多歲的陳姓阿嬤近日在家裡突然下肢無力而跌倒撞到頭,家人趕緊送醫,在安排相關檢查後,診斷為罕見「格林巴利症候群」,在接受血漿置換術治療後,肢體力量已漸漸改善,目前持續治療中。格林巴利症候群 肌肉無力、吞嚥困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神經內科鄭耕兆醫師指出,格林巴利症候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2歲葉女士患有第二型糖尿病10年,併有周邊神經病變和體重過重,近兩年因血糖控制不佳,醫師建議一日四次的胰島素注射,但反覆挨針以及施打速效胰島素後小腿抽筋疼痛的罕見副作用,讓葉女士抗拒施打,導致血糖控制成效不佳。所幸經改以口服藥合併長效胰島素合併GLP-1(類升糖素胜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6歲的莫姓女同學,原本個性外向,最近因為情緒低落無法持續穩定上學,時常請假,父母親在學校輔導室建議下,將其帶至兒童心智科門診接受評估。莫同學說,自己會有死亡的念頭突然闖進腦海中,不想要有這樣的念頭,也不想要死,但是死亡好像離自己越來越近,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自己會變成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