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減肥治療因這基因 中研院發現燃脂關鍵

新減肥治療因這基因 中研院發現燃脂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因為攝取過多脂肪造成肥胖是現代人的健康殺手,肥胖的關鍵基因找到了!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的團隊發現,肥胖症和人體內的一種基因Naa10p 表達過量有關,未來藉由抑制成人脂肪組織中的Naa10p的酵素活性,將可以抑制飲食誘導性的肥胖。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學者李振誠表示,這將有助於開發減肥新藥,可能會以針劑局部注射脂肪方式,避免影響其他器官功能。

基因Naa10p 影響脂肪生成和代謝

「Naa10p是人體發育時的重要酵素,負責蛋白質修飾,但是過量的Naa10p會導致肥胖,甚至癌變。」阮麗蓉表示,過往研究已知,Naa10p突變會導致發育遲緩、智能障礙等,嚴重如罕見疾病奧格登症候群(Ogden syndrome)病人一歲半前即死亡,而這類病人的特徵是皮下脂肪很少。研究團隊因此希望更瞭解Naa10p是否與脂肪生成和代謝相關。

針對研究方向,李振誠提到,已知體內主導耗能產熱的米色脂肪細胞(beige fat),能增強能量消耗,一旦發生缺陷,會導致儲存脂肪的白色脂肪組織擴張,進而引發飲食誘導的肥胖(Diet-Induced Obesity, DIO)。因此,目前治療肥胖最具吸引力的療法之一,即為在白色脂肪組織中促進米色脂肪細胞增生。

剔除基因Naa10p 小鼠產熱脂肪增加

為了進一步找出Naa10p與脂肪代謝的運作機制,阮麗蓉團隊利用全身和脂肪專一性剔除Naa10p的小鼠發現,剔除Naa10p基因的小鼠不僅明顯瘦小,也大大促進了米色脂肪細胞的生成及產熱效應,達成預防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

李振誠說,團隊餵食老鼠高脂肪飲食,發現剔除Naa10p基因的小鼠的脂肪細胞較小、較少,脂肪肝也較不明顯。

基因Naa10p表現低 較不容易肥胖

除了小鼠實驗,阮麗蓉團隊也和臺大醫院內科部醫師莊立民及張以承合作,發現人類Naa10p的基因表現量,也與肥胖成正相關。李振誠更指出,比較正常和剔除Naa10p基因的小鼠發現,餵食高脂肪飲食兩周後,兩者體重差距逐漸顯現,最後可差達25%。「若在人類身上也相同,是非常明顯的體重抑制效果。」

「我們餵食老鼠的高脂肪飲食,有60%熱量來自脂肪,相當於人類餐餐吃油炸速食。」李振誠提醒,民眾要當心飲食攝取。莊立民醫師也建議,民眾注意脂肪攝取量,多吃蔬果,也少吃精緻澱粉,並多運動。

有助研發減肥藥 盼藥廠投資

該項成果未來有望針對高脂飲食研發減肥新藥,不過李振誠強調,發育時缺乏Naa10p基因會影響發育,一旦發育完全,過量的Naa10p又會造成肥胖、癌變,因此,未來可能透過針劑來局部抑制脂肪組織的Naa10p,達成減肥的效用。

【延伸閱讀】

吃事前避孕藥不可不知 王毓淇醫師提醒這幾點

拼第二胎未果才知無精症 意外揭穿老婆帶球嫁

淪為「顧孫工具人」 阿嬤罹患孤獨症候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7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50多歲的林先生,有B肝病史,曾兩度罹患肝癌,所幸早期發現腫瘤僅1、2公分,手術治療已康復;4年多前,肝腫瘤又復發,且血管包圍肝腫瘤而無法手術。醫師建議透過「多針電燒術」,將肝腫瘤及血管完整燒灼清除,可有效避免再度復發。 血管包圍肝腫瘤難切除 收治個案的雙和醫院消化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女性得乳癌,就一定會失去乳房?那可不一定。新光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鄭翠芬表示,傳統治療早期乳癌,多半是先手術切除,再用藥治療。近年來,「術前治療」觀念越來越盛行。這種治療方式與傳統方式相反,可在手術前根據患者基因表現不同,量身打造用藥策略,之後才進行手術、切除腫瘤。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男人對小孩的教養態度,是小孩成長主要關鍵。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男人養育小孩時,如果樂在其中、很有自信,小孩到了9歲或11歲,就會比較開心,較不會出現行為問題。 父親角色 影響小孩行為發展 研究計畫主持人英國牛津大學查理斯‧歐旁多博士表示,在嬰幼兒時期,父親角色會深深影響...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流感疫情將於11月下旬開始升溫,幼童、老年人、孕婦、產後婦女,都是感染流感的高危險族群。醫師指出,6個月以下嬰兒無法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孕婦、產婦儘快接種疫苗,不僅保護自己、也守護寶寶健康。 孕婦、產婦抵抗力較差 疾管署今年擴大公費流感疫苗接種,10月開打至今已逾50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