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罹接觸性皮膚炎 原來是用了這個...

新生兒罹接觸性皮膚炎 原來是用了這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自新生兒出生起,家長都很注意孩子吃下去的營養,唯皮膚上接觸的洗髮沐浴乳、DIY母乳皂、護膚乳液、乳霜、嬰兒油,甚至濕紙巾,卻經常被輕忽。孩子是我們一生,最大筆也最長遠的投資。看懂成分標示,為孩子贏在一身投資的起跑點上。

給孩子抹的、吸的更要斤斤計較

相對於成人,嬰幼兒的角質層較薄,穿透性較高,沐浴乳、肥皂及乳液乳霜甚至皮膚藥膏的吸收率也大幅增加。大人隨便洗洗擦擦都不怎麼樣,對嬰幼兒卻常常造成乾癢發紅,嚴重的引發溼疹。新生兒肝功能只有大人20~40%,腎功能只有成人30%或更低。再加上孩童正處快速生長期中,如海綿般大幅吸收營養以促進生長及發育,所以對於吃入和擦敷甚至吸入的成份更要斤斤計較。

臨床上確實遇到,學齡前孩童胸部發育呈現性早熟跡象,問診排除飲食及家族遺傳問題,但是家中固定使用精油噴霧,有些則喜歡嬰幼兒聞起來香香的,故選購沐浴乳和護膚乳液時以味道為一大考量。經停用精油噴霧、香精乳液等,無藥物介入下,後續回診追蹤,明顯可見提前發育的胸部已自行消退。由此可見,皮膚及呼吸道長期接觸的成份不容小覷。

學會看成分標示 第一線守護健康

濕疹不是只有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刺激接觸性皮膚炎(如口水疹、熱汗疹、尿布疹),還有過敏接觸性皮膚炎,且其最大宗的過敏來源之一就是香精,成分標示為fragrance、parfum、perfume。

香精大量存在於生活中,除了美容保養及清潔用品,許多日常用物中也含有香精,如衛生紙、玩具、蠟燭、空氣清淨噴霧──食品中當然也存在,用意是覆蓋物品原本不一定愉悅的味道(橡膠地墊、消毒性空氣噴霧),或提升終產品的味覺賣相(香水衛生紙或衛生棉)。

1週大被診斷為過敏接觸性皮膚炎

在衛生福利部化妝品衛生管理法中規定,添加在產品中的成分都需依法標明;但香精的化學原料是商業機密,故不強制標明調製香精中所使用的細成分,然而研究證實香精為過敏接觸性皮膚炎的三大過敏原之一,約五分之一的兒童皮膚炎是這一類過敏接觸性皮膚炎,年紀最小被診斷為過敏接觸性皮膚炎的小至1週大新生兒,故一般化妝品中含香精的問題實需重視。(文章提供/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余寧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9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一項在斐濟執行的研究,突顯了胸罩與癌症之間的關聯。一九九七年,醫療人類學者斯德尼‧辛格(Sydney Singer)比較斐濟兩個不同族群婦女的乳癌發生率,其中一半的女性穿胸罩,另一半沒穿,兩個族群的環境和生活型態都一樣。辛格發現,穿胸罩的女性,她們的乳癌發生率和美國婦女一樣,而那些沒多少穿胸罩經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2歲多的小朋友,每晚都有喝牛奶的習慣,卻沒有做好潔牙;日前牙齒腫痛就醫發現,全口齲齒多達18顆,還細菌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必須緊急根管治療,但當時居住國外要等好幾個月。所幸,家長把孩子帶回台灣,透過門診鎮靜(舒眠麻醉),只需一次治療,全口齲齒都治療好了。 傳統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手機遊戲寶可夢風潮席捲世界各地,不過在美國、澳洲、日本等地,紛紛傳出駕駛人因玩寶可夢而發生交通事故傷害,有駕駛人因分心玩寶可夢,衝撞校園,也有駕駛人撞樹;在2016年8月底,日本還有一名駕駛人玩寶可夢分心,撞上兩名女性,釀成一死一重傷慘劇。 玩寶可夢 讓駕駛人、行人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53歲的陳阿姨,前年洗澡時發現左側頸部有個小硬塊,起初以為是淋巴結節而置之不理,沒想到腫塊不但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大宛如雞蛋一般,家人發覺事態嚴重,趕緊帶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負責收治此患者的奇美醫院一般外科王文慶醫師表示,經細針抽吸檢查後,確診罹患甲狀腺癌第二期,腫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