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旬老翁疝氣鼠蹊部不適 檢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別小看「無聲殺手」攝護腺癌!今年84歲廖爺爺,近年來飽受雙側腹股溝疝氣問題所苦。沒想到在進行疝氣修補術後,將切除組織進行切片檢查時,竟意外發現轉移性腺癌。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更高達40.37(正常值為4以下),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為攝護腺癌直接侵犯鼠蹊部的特殊案例。

8旬老翁疝氣鼠蹊部不適 檢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別小看「無聲殺手」攝護腺癌!依照國民健康署公告105年癌症登記年報中,攝護腺癌是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3名,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4名,死亡率中的第6名。

別小看攝護腺癌!不僅發生率高,更潛藏死亡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線腫瘤科洪文欣醫師表示,依照國民健康署公告105年癌症登記年報中,攝護腺癌是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3名,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4名,死亡率中的第6名。

且攝護腺癌更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中的第5名,死亡率中的第7名,絕大部分發生年紀在55歲以上,分期多為2至3期,組織形態分佈以腺癌最多。由此可知,攝護腺癌對男性朋友的潛在健康危害。

攝護腺癌轉移至鼠蹊部屬罕見案例 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揪出癌蹤

洪文欣醫師指出,一般來說,攝護腺癌常喜侵犯患者的儲精囊(seminal vesicle),且易經由淋巴擴散易在閉孔、內髂、外髂及薦前淋巴結等區,而遠端轉移部分,則易攻擊骨頭。

故像上述案例中廖爺爺,由左側鼠蹊所切除的軟組織,化驗出轉移性腺癌者,實屬少見案例,因此臨床上容易被誤判為疝氣。不過,因現有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具有專一性及敏感度,故也成為目前醫界診斷及追蹤攝護腺癌的最佳利器。

8旬老翁疝氣鼠蹊部不適 檢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上圖紅色區塊為攝護腺治療區域,綠色區塊為儲精囊(腺體,與精子儲存無關)治療。(圖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攝護腺癌治療選擇多 非侵入性放射線治療,無傷口更利高齡者

洪文欣醫師也提到,目前臨床上針對攝護腺癌治療,主要處理方式包含根除性手術、經尿道內視鏡電刀攝護腺刮除手術(TURP)、放射線治療、內分泌(荷爾蒙)治療(包含藥物或睪丸切除術)、冷凍療法、高能量聚焦式超音波(HIFU)或合併治療等。

其中,手術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在攝護腺癌治療中各占有一席之地,配合內分泌(荷爾蒙)治療,可將攝護腺癌控制得很好。尤其,放射線治療因不需動刀,加上現今醫學界在影像學上的進步,更能發揮精準、無傷口的優勢,造福更多的癌症病人。

就以上述案例的廖爺爺來說,由於其年事已高,且曾因冠心症放置過支架治療,麻醉風險極高。因此,在多方評估下,放棄手術治療,建議其改以非侵入性的放射線治療。

療程包括每週5次,為期40次,總劑量為80葛雷的放射治療療程。同時,合併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搭配Bicalutamide(可蘇多錠)、Leuprorelin(柳菩林)一起使用。

而廖爺爺也成功順利完成整個療程,且放療期間僅發生輕微腹瀉、裡急後重,以及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變黑等症狀,這些症狀也在放療結束1至2週即逐漸消失。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737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林姓婦女,前年意外發現罹患卵巢癌合併淋巴轉移,經歷手術、放化療、荷爾蒙治療,卻在今年年初電腦斷層發現疑似出現新的轉移,CA125(卵巢癌指數)也有上升的趨勢,西醫準備進行新的治療,但病人感到身心焦慮,進而尋求中醫協助。放療後身體差 利用中醫溫補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擔任餐廳主廚的楊先生,因職業特性加上藥物減重失敗,年過半百、體重甚至飆到一百一十公斤,不僅引發三高,就連睡眠呼吸中止症也達殘障程度,眼看健康拉警報,他下定決心到臺中慈濟醫院,找代謝及減重中心主任李旻憲施行「胃縮小手術」,搭配飲食控制,減重近30公斤,三高緩解,不必再服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辦公室或室內環境每天開空調,且窗戶緊閉,容易使二氧化碳CO2濃度檢測值高達1000ppm以上。每到下午三四點,就會感覺煩躁、氣悶、精神難以集中、頭重重的、反應變遲鈍,原因是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過高,因此影響人的反應力和決策能力。長時間待在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下,除讓人睏倦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0歲蔡先生罹患大腸癌,曾兩度手術切除,也接受切口疝氣修補治療,腹部留下一道長傷疤,他每年都安排追蹤檢查,日前發現大腸有一小顆扁平瘜肉,切片證實為惡性,醫療團隊還是決透過術後傷口小的3D立體腹腔鏡手術切除腫瘤,讓他感恩:「定期回診才能盡早發現病灶,微創手術真好!」多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