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8旬老翁疝氣鼠蹊部不適 檢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別小看「無聲殺手」攝護腺癌!今年84歲廖爺爺,近年來飽受雙側腹股溝疝氣問題所苦。沒想到在進行疝氣修補術後,將切除組織進行切片檢查時,竟意外發現轉移性腺癌。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更高達40.37(正常值為4以下),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第四期,且為攝護腺癌直接侵犯鼠蹊部的特殊案例。

8旬老翁疝氣鼠蹊部不適 檢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別小看「無聲殺手」攝護腺癌!依照國民健康署公告105年癌症登記年報中,攝護腺癌是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3名,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4名,死亡率中的第6名。

別小看攝護腺癌!不僅發生率高,更潛藏死亡風險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放射線腫瘤科洪文欣醫師表示,依照國民健康署公告105年癌症登記年報中,攝護腺癌是癌症個案數增加最多的第3名,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4名,死亡率中的第6名。

且攝護腺癌更為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中的第5名,死亡率中的第7名,絕大部分發生年紀在55歲以上,分期多為2至3期,組織形態分佈以腺癌最多。由此可知,攝護腺癌對男性朋友的潛在健康危害。

攝護腺癌轉移至鼠蹊部屬罕見案例 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查揪出癌蹤

洪文欣醫師指出,一般來說,攝護腺癌常喜侵犯患者的儲精囊(seminal vesicle),且易經由淋巴擴散易在閉孔、內髂、外髂及薦前淋巴結等區,而遠端轉移部分,則易攻擊骨頭。

故像上述案例中廖爺爺,由左側鼠蹊所切除的軟組織,化驗出轉移性腺癌者,實屬少見案例,因此臨床上容易被誤判為疝氣。不過,因現有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具有專一性及敏感度,故也成為目前醫界診斷及追蹤攝護腺癌的最佳利器。

8旬老翁疝氣鼠蹊部不適 檢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

上圖紅色區塊為攝護腺治療區域,綠色區塊為儲精囊(腺體,與精子儲存無關)治療。(圖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提供)

攝護腺癌治療選擇多 非侵入性放射線治療,無傷口更利高齡者

洪文欣醫師也提到,目前臨床上針對攝護腺癌治療,主要處理方式包含根除性手術、經尿道內視鏡電刀攝護腺刮除手術(TURP)、放射線治療、內分泌(荷爾蒙)治療(包含藥物或睪丸切除術)、冷凍療法、高能量聚焦式超音波(HIFU)或合併治療等。

其中,手術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在攝護腺癌治療中各占有一席之地,配合內分泌(荷爾蒙)治療,可將攝護腺癌控制得很好。尤其,放射線治療因不需動刀,加上現今醫學界在影像學上的進步,更能發揮精準、無傷口的優勢,造福更多的癌症病人。

就以上述案例的廖爺爺來說,由於其年事已高,且曾因冠心症放置過支架治療,麻醉風險極高。因此,在多方評估下,放棄手術治療,建議其改以非侵入性的放射線治療。

療程包括每週5次,為期40次,總劑量為80葛雷的放射治療療程。同時,合併接受雄激素剝奪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搭配Bicalutamide(可蘇多錠)、Leuprorelin(柳菩林)一起使用。

而廖爺爺也成功順利完成整個療程,且放療期間僅發生輕微腹瀉、裡急後重,以及照射患部皮膚發紅乾癢變黑等症狀,這些症狀也在放療結束1至2週即逐漸消失。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737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近期全台鬧水荒,尤其中南部仍面臨缺水危機,有不少民眾習慣開車到山區汲取山泉水返家飲用,但有部分案例是喝下山泉水後,隔天開始出現腹痛、腹瀉、發燒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為阿米巴性痢疾併肝膿瘍所致,經由抗生素治療約2個月後痊癒,醫師提醒,山泉水務必煮沸後才能飲用,以免發生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診間中常常會遇到膝蓋不舒服的患者,抱怨著在上下樓梯時膝蓋便會疼痛,或是出外上廁所蹲下跟站立時有困難等等,經過檢查後常常發現是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醫師陳冠宇指出,在膝蓋的使用過程中,隨著老化等因素會造成關節內部的軟骨會有所磨損,此時緩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出現牙痛時可別大意,小心可能是三叉神經痛惹禍!一名63歲周女士前年開始出現劇烈牙痛,赴牙科治療,不僅拔除數顆牙齒,甚至後續接受牙周病治療,疼痛仍未改善,且因劇痛反覆發作,導致周女士長期失眠,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直到赴醫院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三叉神經痛,經神經血管減壓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清明連續假期到來,除了掃墓,家人團圓這些場合聚餐吃喝免不了,而「怎麼吃」成了一門學問!根據2016-201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統計,國人慢性病盛行率,顯示平均每四人至少有一人有三高的徵兆,且有上升的趨勢;所以,三高患者要懂得如何健康聰明吃,才不致面對檢驗報告紅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