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膽道閉鎖 九色「黃金」卡簡易篩檢

新生兒膽道閉鎖 九色「黃金」卡簡易篩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2004~2013年台灣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比例約為萬分之1.6,每20萬名新生兒中,約有30~40人罹病。若不及早治療,容易造成肝硬化,並可能在2年內失去生命。國民健康署強調,目前已有膽道閉鎖簡易篩檢法,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中的九色大便辨識卡,比對寶寶大便顏色,若出現異狀,應到醫院診治,及早遠離膽道閉鎖。

有位許小弟在出生24天時,被媽媽發現皮膚偏黃,且大便呈現淡黃色,比對大便辨識卡後,發現異常狀況,於是到院求診。經醫師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看不到膽囊,膽紅素持續升高,懷疑是膽道閉鎖,於是在出生滿2個月前開刀治療。手術後透過定期追蹤,現在許小弟已經12歲,是個活潑健康的小男孩。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膽道閉鎖是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可能因產前感染、胚胎發育異常等引起,會造成嬰兒膽道不通,使膽汁積於肝臟中,造成肝硬化甚至需換肝,嚴重將會致命。

有膽道閉鎖症的嬰兒,常有黃疸、灰白便或淡黃便及肝腫大等症狀,為了幫助家長了解該疾病,國內專家學者共同研發出世界首創的「嬰兒大便辨識卡」,2004年開始全面推動,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內,方便家長比對新生兒大便顏色。根據統計,過去10年來,約有200萬個新生兒使用簡易篩檢辨識卡,發現異常並確診的患者約有325名。

國民健康署提醒,醫護人員在嬰兒滿30天就診時,應再次向爸媽或主要照顧者詢問寶寶的大便顏色結果,或直接索取寶寶的大便檢體給予辨識;如發現異常時,並協助轉介確診及通報給「嬰兒大便辨識卡」諮詢中心,提供諮詢及後續追蹤,以免誤認顏色而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45

相關推薦

很多人願意把月經叫做「大姨媽」,聽起來就很親切,畢竟她每個月都會來一次。   大多數時候她能跟人和睦相處,但有時她也會讓人很不舒服,特別是痛經,那酸爽又無奈的感覺一分鐘都嫌多!   也許很多人想過,如果能早點擺脫「大姨媽」該有多自在。   但其實「大姨媽」還是有很多用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常看到一些老人家會出現不自主的手抖動現象,甚至有些年輕人也會有不自主的手部抖動情形發生,通常會連想到是否有巴金森氏病;不過,除了巴金森氏病之外,巴金森病也會出現有手部不自主的抖動,還有中風或是藥物影響,也都可能會有手抖的症狀。 巴金森氏病≠巴金森病 原來不自主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0歲有高血壓病史的余姓老翁,早晨起床上廁所時突然無力起身,家人發現後趕緊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老翁到院時血壓飆高到220/130(mg/dl),右側肢體無力、講不出話,立即進行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老翁腦中有6公分左右的血塊,確診老翁是出血性腦中風,緊急安排神經外科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2歲李先生是科技公司主管,經常飲食不正常,應酬、宵夜樣樣來,常感到頭暈、頭痛,因為感冒到附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幫他做了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竟然血壓、三酸甘油酯等都超標,腰圍也超過90公分,有腹部肥胖。在家人的陪伴下服用藥物、注意飲食、規律運動,最近健康已經慢慢恢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