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補助聽力篩檢 助孩子遠離聽障

新生兒補助聽力篩檢 助孩子遠離聽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治療先天聽損兒 把握黃金療育期

為了鼓勵新手父母,讓出生後24至60小時的新生兒接受聽力初篩,政府提供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檢補助,從101年上路開始,透過篩檢提早發現新生兒是否有先天性聽力缺損問題,若初篩未通過,則安排複篩,若仍未通過,就需經一系列檢查確認聽力損失的類型及程度,及早接受助聽器選配及聽語療育課程治療。

先天性聽力缺損 較難早期診斷

造成聽力缺損的原因又分為先天基因和後天感染兩因素,若為先天性疾病,沒有藉由現代科技,較難以早期診斷;台南市衛生局表示,尤其嬰幼兒聽語發展黃金時段在3歲以前,根據國外相關聽障兒統計資料,通常父母懷疑孩子有聽力障礙時,都已2至3歲,錯過許多學習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及早確診進行療育課程 確保孩子快樂成長

罹患聽損的孩子若出生時沒有做聽篩,錯過矯正治療,恐會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溝通和學習問題,甚至影響人際關係;衛生局指出,但若及早在三個月內確診,且六個月大以前開始進行聽語療育課程,就能有效確保聽損新生兒獲得良好的聽說能力。

孩子對聲音反應慢 應盡早就醫檢查

但父母也要注意,很多聽障屬於漸進性,儘管新生兒時期聽力篩檢正常,也不代表孩子聽力絕對正常,像是中耳炎、腦膜炎等後天因素,也可能使孩子聽力變成聽障,因此在成長發展過程中,若發現孩子對於聲音反應、語言了解等有不尋常舉止,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耽誤孩子成長學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4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粉圓、板條能吃嗎?會不會出問題?毒澱粉黑心事件引起消費者恐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5月21日表示,將比照當年塑化劑風波時的做法,近日內將在各大醫院開設「毒澱粉受害特別門診」,醫師提供健康諮詢。食藥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指出,毒澱粉事件爆發之後,確實有少部分消費者來電關心食品安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如果手指被截斷,目前已有顯微手術可重建!臨床上,就有一名熱愛玩搖控飛機的男子,不小心被一架搖控飛機的螺旋漿給截斷小拇指,所幸經由顯微手術,將小拇指給接的天衣無縫,讓他仍能十指活動自如。奇美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陳俊嘉表示,手部可說是人類全身肌肉骨骼系統中最精細與複雜的構造,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喜歡熬夜,好幾天睡不好,小心「睡眠債(sleepdebt)」等著你!研究發現,當睡眠時數減少,睡眠需求就會跟著增加,包括判斷力、反應和其他能力都會因睡眠不足而變差,受到影響。國衛院最新一期電子報刊登「一夜好眠的重要性」文章,研究證實,長期的睡眠不足更會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當意外發生時,掌握黃金救援時間相當重要,一分一秒都是生死關頭!學校內每天都有很多師生與民眾進出與活動,意外事件發生頻率頗高,配置較高效率的急救設備有其必要。為帶給學校師生與社區民眾更多緊急救護上的保障,臺中市政府教育局配合市府政策,推廣校園設置「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ut...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