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生兒餐餐吐奶 當心患有先天疾病

新生兒餐餐吐奶 當心患有先天疾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一名新手媽媽,發現寶寶幾乎餐餐都吐奶,不消三個月,媽媽就得憂鬱症了。小兒科醫師陳宗獻表示,吐奶是嬰幼兒常見的現象,由於嬰兒的生理構造,本就容易溢奶,只要等寶寶生理發育較成熟後,就會改善,這為主要原因之一;其二是因嬰兒有先天性疾病,如腦性麻痺、心臟病的寶寶,或腸道畸形、幽門狹窄、食道閉鎖等。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嬰幼兒食道肌肉張力低,容易引起擴張,賁門較鬆弛,關閉不緊,易被食物衝開;意即,當食物進入胃部後,成人的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

再者,新生兒的喉頭比成人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不熟練時,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陳宗獻表示,正確餵奶的姿勢是將寶寶抱起,讓寶寶的身體與母親或照護者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讓胃裡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因躺著餵奶而造成吐奶。因此,醫師建議,寶寶吐奶時,爸媽與照護者可注意餵奶時姿勢是否正確、是否餐餐都吐奶、有無發燒等情形,並且觀察排便、活動力、精神是否有異常,若有上述現象,可能是寶寶胃腸道有先天上的疾病或病變,應立即帶孩子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697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30出頭的小蔡,靠著千杯不醉的酒量,應酬無往不利。為訓練酒量以酒當茶,每天6瓶啤酒是基本量,即使不應酬也習慣把啤酒當茶喝。1個月前開始,小蔡和女友恩愛時,隱約感覺小弟弟不失控軟趴趴,服用壯陽藥仍然欲振乏力,就醫檢查才得知罹患慢性酒精中毒導致不舉,在西醫治療、中醫調養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高齡者因為牙口不好、吞嚥困難,若食物過大或者難咀嚼,恐造成氣管遭哽塞而有致命危險。1名78歲王姓老翁在家食用紅龜粿時,噎住而呼吸出現困難,家人緊急撥打119求救,台中市政府消防局第4救災救護大隊梧棲分隊接獲報案後,立即出動人車前往報案地點。 到達現場發現老翁已倒臥客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自費醫材定天花板價,基層醫界反彈!健保署日前公告8月1日將實施健保差額特材訂定收費上限,降低相同醫材在不同醫院的價格落差,減少民眾在自費醫材的費用。不料,此舉卻遭醫界反彈,擔憂高階醫材將退出台灣市場,民眾自費也無高品質醫材可用。衛幅部長陳時中11日親上火線回應,表示希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70歲的陳先生,發現罹患攝護腺癌時已經發生多處內臟以及骨頭轉移,疼痛難耐走路舉步維艱,日常活動也大受影響。收治案例的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楊明昕主治醫師說明,治療陳先生時,除了荷爾蒙治療,另外加上新一代雄性素受體阻斷劑輔助治療,治療兩三個月後,患者就表示疼痛已經大幅改善,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