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的偏頭痛藥物在頭痛開始之前就會產生作用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劉超

新的偏頭痛藥物在頭痛開始之前就會產生作用

兩項新的研究表明,經常患有偏頭痛的人可能會從一種新型藥物中受益,這些藥物旨在預防這些嚴重的頭痛。

這兩項研究都測試了“長效”藥物,每個月注射一次,每三個月注射一次。這些藥物被稱為“fremanezumab”和“erenumab”,似乎有效地預防了患者的偏頭痛——每月平均頭痛的次數減少了50%,達到了50%。更重要的是,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他們的日常活動能力得到了改善,而且他們的偏頭痛對身體的影響也更小。

然而,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研究這些藥物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這兩種藥物都沒有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批准。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神經學家、頭痛專家凱文·韋伯說,這種新型藥物“非常令人興奮”。韋伯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用於預防偏頭痛和頭痛的藥物,這些藥物似乎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來顯示效果。”

不過,他補充說,緩和病人對這些藥物的期望很重要。

“它們不是‘靈丹妙藥’。”“他們不會治癒每個人的頭痛,”韋伯告訴《生活科學》雜誌。儘管一些參與者在治療後確實沒有頭痛,但他們是少數,這些藥物是“其他治療失敗的人的另一種選擇”。

偏頭痛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悸動或搏動的頭部疼痛,以及對光和聲音的敏感性。研究人員說,全世界大約有18%的人在一生中經歷過偏頭痛,2%的人經歷了慢性偏頭痛,幾乎每天都有偏頭痛發生。雖然有一些現有的藥物可以預防偏頭痛,但這些藥物是為其他疾病而開發的,如心血管疾病、抑鬱症和癲癇,而且通常需要每天服用。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測試了專門針對那些被認為與偏頭痛有關的分子的藥物。這種藥物作用於一種叫做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的小蛋白質,這種蛋白質是在神經細胞中產生的。據美國頭痛協會稱,當CGRP在一個人的頭部周圍神經細胞釋放時,它會引起組織炎症和血管擴張,這可能會導致偏頭痛。

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測試了fremanezumab對慢性偏頭痛的預防,這被定義為每月至少有15天的嚴重頭痛。在這項研究的1,130名患者中,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每月服用一次藥物,為期三個月;三分之一的人在三個月的時間內服用了一劑藥物;三分之一的人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接受了安慰劑注射。

在研究的最後,那些接受了fremanezumab的人平均每月比他們在研究開始時頭痛的次數要少4次。與研究開始時頭痛的次數相比,服用安慰劑組的患者平均每個月患頭痛的次數要少2次。此外,在接受fremanezumab的參與者中,大約有40%的人每月頭痛的平均次數減少了50%。

在第二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週期性偏頭痛”患者的erenumab進行了測試,這意味著他們每個月有4到15次偏頭痛(但每月不超過15次)。這項研究涉及955名患者,他們被分為三組:一組每月服用一次低劑量的藥物;一組每月服用一次高劑量的藥物;三分之一的人每月接受一次安慰劑注射。

六個月後,接受erenumab的患者每月有三到四天的偏頭痛,與他們在研究開始時所經歷的偏頭痛相比;與研究開始時相比,服用安慰劑組的患者每月患偏頭痛的天數減少了大約2天。

“這種治療方法為那些偏頭痛無法用現有藥物治療的人帶來了新的希望,”其中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費城湯瑪斯傑弗遜大學醫院傑弗遜頭痛中心主任斯蒂芬·西爾伯斯坦在一份聲明中說。“如果批准,這種治療將為醫生提供一個重要的新工具來幫助預防偏頭痛,”Silberstein說。

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神經病學主任Andrew Hershey博士在一篇伴隨研究的社論中寫道,預防偏頭痛的治療是“對病人的重要進展”。好時沒有參與任何一項研究。好時說,這些藥物可能對治療沒有對其他治療反應的偏頭痛患者有用。然而,他說,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長期研究中所見的影響。

 

Reference :

New Migraine Drugs May Stop Headaches Before They Start

相關推薦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動脈瘤有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未破裂前,幾乎無明顯症狀,除非透過高階健康檢查發現,否則很難被診斷出來。今年62歲的張先生,就是年初自費接受高階健檢,腦部電腦斷層血管造影掃描意外發現有顆大小約0.9公分、尚未破裂的左側中大腦動脈瘤,趕緊手術完...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新冠肺炎台灣中醫藥研究闖出一片天,國家中醫藥研究所著手整理中藥複方水煎劑「台灣清冠一號」應用在臨床治療上,發現可縮短重症、輕症的患者病毒轉陰與住院時間。三軍總醫院今(6)日進一步宣布與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成為中...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立法院院長游錫堃日前主動拋出,建議要把台灣的中醫、藥改叫稱「台醫」、「台藥」或「漢醫」、「漢藥」,引發「去中國化」的爭議。昨一度傳出樂觀其成的中醫藥界,態度丕變,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6)日正式發出聲明強調「中醫、中藥是...

閱讀詳情 »

▲(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夏天愛吃涼麵,當心入口全是「菌」!台北市衛生局今(6)日公布最新一波市售涼麵衛生安全抽驗結果,一口氣發現3件經初、複抽結果仍不符衛生標準,大腸桿菌或大腸桿菌群超標,分別是「眷村涼麵」、「木桶飯丸」以「阿春媽媽涼麵店」的自製涼麵,全部開罰3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