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要命腦動脈瘤95%無症狀! 三高患者高風險、健檢不可錯失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動脈瘤有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未破裂前,幾乎無明顯症狀,除非透過高階健康檢查發現,否則很難被診斷出來。今年62歲的張先生,就是年初自費接受高階健檢,腦部電腦斷層血管造影掃描意外發現有顆大小約0.9公分、尚未破裂的左側中大腦動脈瘤,趕緊手術完整夾除,未發生併發症,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衛福部歷年來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都在第2到第4位,平均每年要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其中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正是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元凶之一。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表示,腦動脈瘤是因長期受到血流不平均的壓力,造成動脈血管鼓出一個囊泡,形成血管瘤;成因多來自於先天性血管異常、動脈硬化或高血壓所致,95%無症狀,常常在健康檢查時經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才被發現。

囊泡越大,血管壁就越薄,也越容易破裂!研究數據顯示,當瘤體介於0.7至1.2公分,5年破裂率可達2.6%;大於1.2公分,5年破裂率可達14.5%;大於2.5公分時,5年破裂率則高達40%。

徐賢達強調,正因為腦動脈瘤在未破裂前幾乎無明顯症狀,建議有家族病史者、動脈硬化症狀者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的三高患者等3類人,應定期做腦血管健檢。尤其,若常有頭痛症狀者,務必前往就醫,及早揪出潛在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主要治療方式有「開顱夾除」及「動脈瘤栓塞」兩種手術。徐賢達表示,因中大腦動脈動脈瘤屬於寬頸瘤,若選擇動脈瘤栓塞治療,線圈容易從動脈瘤頸溢出至血管內導致中風,須仔細評估;開顱夾除則屬於精密困難手術,須仰賴經驗豐富的醫師加上良好團隊合作及高端設備,成功率才相對會提高。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只手抖!長期便秘、失眠、肢體僵硬 竟也是巴金森氏症前兆

北市生鮮蔬果農藥超標衝破1成 「黃秋葵」竟檢出非法農藥!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看中醫拿藥時,為了講求便利性,許多診所都改用「科學中藥」調劑,到底什麼是科學中藥?藥效與傳統中藥材有什麼不同?中西醫師陳至奐醫師表示,所謂「科學中藥」是將傳統中藥材用科學化的方式製程粉劑、錠劑、膠囊類型,且能保留傳統中藥材的藥效,以方便患者服用。  看完中醫領藥時,居然拿到與西藥相仿的藥粉、藥丸或膠...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譯者:董曉汾 每個人類細胞內都有一個遺傳配方  一組 緊密纏繞的染色體,其中包含DNA,這是我們人類之所以可遺傳的基因資訊。由於人類基因組包含大約30億對,提取、克隆和測序DNA的核酸堿基對(A,T,C,G)似乎是乏味和難以想像的[來源:NHG研究所]。但當科學家們在2000年宣...

閱讀詳情 »

夏天來了小心「熱」極生悲!張克帆上緯來《醫次搞定》分享自己的中暑經驗:「之前打高爾夫球長時間在太陽底下,加上因為甲狀腺亢進心跳又很快,結果打到第十洞要撿球的時候,突然眼前一片黑,下一個畫面已經躺在樹下,幸好球員中有醫生,趕快拿毛巾幫我擦拭身體消暑。」 同場來賓翁立友也提到,之前拍攝MV天氣很熱,又在...

閱讀詳情 »

▲高燒不停竟是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嬰兒高燒不停,家長千萬不要輕忽。台中一名7個月大男嬰,日前出現發燒、輕微咳嗽等症狀,先到家附近診所拿藥,仍反覆發燒4、5天未見改善,轉至醫院檢查才發現雙側腎盂腎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