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要命腦動脈瘤95%無症狀! 三高患者高風險、健檢不可錯失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腦動脈瘤有如一顆不定時炸彈,在未破裂前,幾乎無明顯症狀,除非透過高階健康檢查發現,否則很難被診斷出來。今年62歲的張先生,就是年初自費接受高階健檢,腦部電腦斷層血管造影掃描意外發現有顆大小約0.9公分、尚未破裂的左側中大腦動脈瘤,趕緊手術完整夾除,未發生併發症,這才放下心中的大石頭。

衛福部歷年來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都在第2到第4位,平均每年要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其中腦動脈瘤破裂出血正是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元凶之一。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表示,腦動脈瘤是因長期受到血流不平均的壓力,造成動脈血管鼓出一個囊泡,形成血管瘤;成因多來自於先天性血管異常、動脈硬化或高血壓所致,95%無症狀,常常在健康檢查時經核磁共振血管攝影或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才被發現。

囊泡越大,血管壁就越薄,也越容易破裂!研究數據顯示,當瘤體介於0.7至1.2公分,5年破裂率可達2.6%;大於1.2公分,5年破裂率可達14.5%;大於2.5公分時,5年破裂率則高達40%。

徐賢達強調,正因為腦動脈瘤在未破裂前幾乎無明顯症狀,建議有家族病史者、動脈硬化症狀者及血壓血糖血脂控制不良的三高患者等3類人,應定期做腦血管健檢。尤其,若常有頭痛症狀者,務必前往就醫,及早揪出潛在腦動脈瘤。

腦動脈瘤主要治療方式有「開顱夾除」及「動脈瘤栓塞」兩種手術。徐賢達表示,因中大腦動脈動脈瘤屬於寬頸瘤,若選擇動脈瘤栓塞治療,線圈容易從動脈瘤頸溢出至血管內導致中風,須仔細評估;開顱夾除則屬於精密困難手術,須仰賴經驗豐富的醫師加上良好團隊合作及高端設備,成功率才相對會提高。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只手抖!長期便秘、失眠、肢體僵硬 竟也是巴金森氏症前兆

北市生鮮蔬果農藥超標衝破1成 「黃秋葵」竟檢出非法農藥!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有時悲傷難耐,有時孤寂無助,有時怒不可遏,但是否有人聽見你情緒背後的需要?生活中,常常自己情緒還沒處理好,就需要去解決別人的情緒;常常會因為情緒而被別人誤解;常常感覺沒人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更懂得珍愛自己的人。或許我們可以從照顧自己的情緒...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參考資料來源:U.S. FDA 許多寵物主人,都有與寵物「分享美食」的習慣,你一口、寵物一口,親密無間,但….你知道除了巧克力以外,這些東西,將可能不知不覺傷害家中寵物的健康。 這些食物好好吃,但恐要了寵物的命! 許多食物,有助於人體健康,所以很多人也會熱心...

閱讀詳情 »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至2021年10月止,台灣新生兒人數為12萬5636人,較去年同期減少7410人與去年同期相比,約減少5.6%。全球的人口大國,中國、美國、印度、日本人口出生率也都在下降,新生兒人數逐年創新低。因此,國內外醫療器材公司,針對嬰兒產品開發也逐漸趨緩,而台...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非新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力驚人,有專家提醒未來2周恐是觀察關鍵,甚至擔憂春節檢疫措施放寬「7(防疫旅館)+7(返家居檢)」恐成破口,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日強調「7+7」已經定案不會改變,他還說,越改只會讓防疫措施更加混亂。 指揮中心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