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興傳染病將成為常態 公衛專家:建立職場防疫策略

新興傳染病將成為常態 公衛專家:建立職場防疫策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台灣抗疫有成,各國疫情逐漸趨緩,近期可能逐漸解封,國立臺灣大學公衛學院教授陳保中表示,面對新興傳染病將成為常態,各類傳染病皆可能爆發流行,長期來看應建立新的產業及職場文化,融入防疫緊急應變的概念。
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應納入職業安全管理系統
陳保中表示,以COVID-19這種國際性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平常就應該納入職業安全衛生的管理系統,尤其現在的大型企業事實上皆為跨國,未來國際間的交流逐漸解封之後,對於從國外來的人,或者是員工去了國外又回來,該怎麼處理,這部份絕對不能放鬆。

對於疫苗和藥物,陳保中表示,要樂觀以對,但是不能過度期待,各國解封之後,人口流動跟接觸增加,境外移入的機會也會上升。因此,各種非藥物的介入措施還是要持續,針對不同職場的感染風險,也要客製化防疫策略。
心理健康容易被忽略 防疫著重演練與溝通
在心理健康部份,也很容易被忽略,陳保中說明,對抗流行疫情,有人因為太緊張恐慌造成壓力,有人又過於鬆弛,好像什麼措施都不用做,其實這兩個方向皆不正確,因此,企業及公司應該重視員工的心理衛生,心理健康是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最容易被忽略。
陳保中指出,防疫著重於「演練」和「溝通」,要告訴員工需要做什麼,一定要進行演練,不是只有提供口罩,還要教他怎麼戴,接著提供足夠的「個人防護工具」,從這次的經驗,發現大家開工時都找不到口罩,這就表示平常的存量不夠,無法應付緊急事件。
未來新興疾病成常態 應融入防疫應變概念
陳保中認為,未來新興疾病應該是個常態,企業應該長期建立新的產業跟職場文化,融入防疫的緊急應變概念。希望勞動部職安署持續落實檢查工作,特別是針對COVID-19,不要覺得疫情過去就可以放鬆,在疫情比較低的時候,反而應該把握機會,準備面對下一波的疫情。相信每一個工作場所都能做好防疫,社區感染的機率自然就會降低。

【延伸閱讀】

對抗棘手「三陰性乳癌」別怕! 口服標靶藥物延長存活期

勿依賴氣喘急救吸入劑 醫:避免氣喘惡化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0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看了這篇,吃素不再怕營養不良或難吃囉!! 一、素燒茄子 材料:長茄子一條(300克) 紅椒1個 青椒1個 大蒜瓣 4顆 (切小顆) 調料: 細鹽1/4小匙生抽1大匙 砂糖1茶匙蘑菇精1/2茶匙 1.茄子切長條浸泡在冷水中20分鐘。這樣即省油,又不會讓茄子變色。 2.鍋內熱2大匙油。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市售非常多醫療黏性產品來固定傷口,但是皮膚脆弱的人因為敏感,在使用時容易導致病人疼痛、皮膚完整性受損,以及增加感染的發生率。拜醫療科技之賜,目前已有新一代剝離矽膠帶,由於在撕下時不會有拉扯感,因而大幅降低皮膚損傷風險。 傳統紙膠帶可能會讓皮膚脆弱的人產生皮膚表皮脫皮、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原因之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當血壓升高時,表示身體某個部位出現停滯,造成其他地方得不到充足的血液養分;而中醫的電針太衝穴可透過針與電的刺激,有效降低高血壓,但要注意,電針太衝穴不適用每一位高血壓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日前一名54歲上班族,因血尿及左腰痛的問題到泌尿科門診就醫,為求確診,進行靜脈注射腎盂攝影,而施打顯影劑,沒想到竟出現過敏反應,隔天身上卻起滿紅疹,而且膀胱脹脹的尿不出來,所幸經就醫治療後已無大礙;醫師提醒,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避免憾事發生。 該患者在進行靜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