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鼻腔兩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起始點 醫:口鼻眼別摸

研究:鼻腔兩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起始點 醫:口鼻眼別摸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從鼻腔內的兩種細胞開始!《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指出,人類鼻腔內的杯狀細胞(goblet cell)和纖毛細胞(ciliated cells),表現最多供病毒入侵的蛋白,很可能是新冠病毒最初的感染點,這類蛋白也表現在眼睛細胞。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對此表示,病毒存在鼻咽就可能有感染力,也提醒不要觸摸口眼鼻,預防接觸感染。

鼻腔這兩細胞 可能是感染起始點

根據《Science daily》報導,研究人員為釐清新冠病毒感染路徑,分析來自「人類細胞圖譜計畫」(Human Cell Atlas, HCA)的細胞RNA資料庫,調查哪些細胞會表達新冠病毒入侵的關鍵蛋白質—ACE2受體和TMPRSS2蛋白酶。

研究發現,在所有呼吸道細胞中,鼻腔內負責產生黏液的杯狀細胞和纖毛細胞,ACE2受體和TMPRSS2蛋白酶的表現量最高,推測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起始點。

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Martijn Nawijn表示,這兩細胞存在鼻腔內皮,很容易接觸病毒,也很容易將病毒傳播出體外。

研究也指出,在眼角膜的細胞也表現了ACE2受體和TMPRSS2蛋白酶,顯示透過眼睛和淚管的另一種可能的感染途徑。

預防接觸感染 別摸口眼鼻

李秉穎接受媒體採防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鼻子症狀不多,但是從鼻咽、口咽都能培養出病毒,也是確診的依據,「新冠病毒本來就會感染鼻咽部位的細胞,再進入肺部引發肺炎。」他強調,鼻咽部位若有病毒存在,就可能有傳染力,噴出來的飛沫有機率含有病毒。

此外,從感冒病毒研究發現,大部分病毒都是從鼻腔進入人體,不過,若用病毒接觸眼睛,確實也可以造成感染,從鼻淚管進入鼻子,並深入下呼吸道。因此,醫師提醒,預防接觸感染,不要觸摸口眼鼻。

參考資料:

Key nose cells identified as likely COVID-19 virus entry points.

【延伸閱讀】

對抗棘手「三陰性乳癌」別怕! 口服標靶藥物延長存活期

勿依賴氣喘急救吸入劑 醫:避免氣喘惡化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65歲玉燕女士,去年左側乳房莫名出現5塊錢硬幣大小的瘀青,就醫確診為早期HER2乳癌,腫瘤直徑約3.8公分且癌細胞已侵犯淋巴,手術切除病灶後需接續化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然而,在術後藥物治療期間,卻因多次人工血管感染而引起發燒和嘔吐等不適,直到完成化療,在醫師評估下拆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汪汪療癒創新AR教案 3D骨骼透視圖助正確按摩毛小孩已成為現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伴侶,相對應的動物保健與醫療照護需求也更多元,尤其是高齡犬。除了疾病預防之外,適時調整活動習慣並維持行動力也十分重要。長期關注動物福利的台灣拜耳動物保健事業部結合創新團隊,將AR技術運用於毛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的足部健康嗎?根據國內知名皮鞋品牌所推出的「動態足壓量測系統」,累積超過5萬筆足測數據進行分析,高達九成以上國人步態有內偏或外偏的異常情況,其中以內偏步態最普遍,佔52%,30.6%屬於外偏步態,8.6%為一腳內偏、另一腳外偏。所謂人老足先衰,想要防老可得要多關心自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歲女士已有30年的乾癬病史,20年前即有頻繁腰痠背痛的困擾,因此變得不愛出門。原先以為是做家事所導致,並未聯想到會與乾癬有關,直到疼痛日漸嚴重,甚至爬樓梯也感到費力,至大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痠痛竟是「乾癬性關節炎」惹的禍。治療初期並不順利,皮膚症狀逐漸惡化;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