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研究:鼻腔兩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起始點 醫:口鼻眼別摸

研究:鼻腔兩細胞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起始點 醫:口鼻眼別摸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從鼻腔內的兩種細胞開始!《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最新研究指出,人類鼻腔內的杯狀細胞(goblet cell)和纖毛細胞(ciliated cells),表現最多供病毒入侵的蛋白,很可能是新冠病毒最初的感染點,這類蛋白也表現在眼睛細胞。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李秉穎對此表示,病毒存在鼻咽就可能有感染力,也提醒不要觸摸口眼鼻,預防接觸感染。

鼻腔這兩細胞 可能是感染起始點

根據《Science daily》報導,研究人員為釐清新冠病毒感染路徑,分析來自「人類細胞圖譜計畫」(Human Cell Atlas, HCA)的細胞RNA資料庫,調查哪些細胞會表達新冠病毒入侵的關鍵蛋白質—ACE2受體和TMPRSS2蛋白酶。

研究發現,在所有呼吸道細胞中,鼻腔內負責產生黏液的杯狀細胞和纖毛細胞,ACE2受體和TMPRSS2蛋白酶的表現量最高,推測可能是病毒感染的起始點。

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Martijn Nawijn表示,這兩細胞存在鼻腔內皮,很容易接觸病毒,也很容易將病毒傳播出體外。

研究也指出,在眼角膜的細胞也表現了ACE2受體和TMPRSS2蛋白酶,顯示透過眼睛和淚管的另一種可能的感染途徑。

預防接觸感染 別摸口眼鼻

李秉穎接受媒體採防表示,新冠病毒感染者,鼻子症狀不多,但是從鼻咽、口咽都能培養出病毒,也是確診的依據,「新冠病毒本來就會感染鼻咽部位的細胞,再進入肺部引發肺炎。」他強調,鼻咽部位若有病毒存在,就可能有傳染力,噴出來的飛沫有機率含有病毒。

此外,從感冒病毒研究發現,大部分病毒都是從鼻腔進入人體,不過,若用病毒接觸眼睛,確實也可以造成感染,從鼻淚管進入鼻子,並深入下呼吸道。因此,醫師提醒,預防接觸感染,不要觸摸口眼鼻。

參考資料:

Key nose cells identified as likely COVID-19 virus entry points.

【延伸閱讀】

對抗棘手「三陰性乳癌」別怕! 口服標靶藥物延長存活期

勿依賴氣喘急救吸入劑 醫:避免氣喘惡化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一直以來,國人有「流汗能消水腫」的觀念,但是,臨床也常見患者向醫師抱怨,為什麼在運動後、夏天天氣熱,或是使用市售的紅外線排汗機、沙龍岩盤浴時,明明已經大量流汗了,還是老覺得眼皮浮浮的、腳很腫、鞋子很緊呢?想知道原因,快看看醫師怎麼說! 汗流得越多,小心更容易水腫!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人的細胞有內外之...

閱讀詳情 »

夏天高溫溽暑,許多民眾外出時,常習慣在頸項圍上一條濕巾,希望藉此消暑氣!但近來網路卻流傳:「濕毛巾圍脖子的方式不僅無助降溫,更可能導致濕氣入體,反讓人體暑濕更重。」的說法,引起網友熱烈討論。到底這樣的方法可不可行呢? 濕毛巾圍頸部,有助降溫、消暑?醫師解答… 葉妍廷中醫師表示,在炎炎夏日裡,頸項掛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黃熱病主要流行於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屬於急性病毒性發熱疾病,在非洲,以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安哥拉為流行地區,拉丁美洲則以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等地區感染風險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包育菁表示,除了可在皮膚裸露上,塗抹含DEET之防蚊藥劑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心律調節器已發明超過五十年,傳統心律節律器包括電池本體與導線二部分,隨著時間演進,電池與導線的科技持續進步,儘管電池體積已經少於二十毫升,電線的長期妥善率也超過九成,但仍有不少病患發生相關的併發症。而新的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則可以有效預防大部份併發症的發生,外觀上沒有皮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