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乳癌治療卡管困擾 新型標靶藥可選擇

乳癌治療卡管困擾 新型標靶藥可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現年65歲玉燕女士,去年左側乳房莫名出現5塊錢硬幣大小的瘀青,就醫確診為早期HER2乳癌,腫瘤直徑約3.8公分且癌細胞已侵犯淋巴,手術切除病灶後需接續化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然而,在術後藥物治療期間,卻因多次人工血管感染而引起發燒和嘔吐等不適,直到完成化療,在醫師評估下拆除人工血管,將剩餘的標靶治療以新劑型藥物替代,才終於擺脫反覆感染和行動「卡管」的困擾。

人工血管影響生活品質 6成患者渴望一年內拆除

乳癌防治基金會公布一項以台灣乳癌病友為對象,所進行的人工血管裝置問卷調查報告,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說明,調查結果顯示,若在情況許可之下,74%癌友希望能盡快移除人工血管,且如有新的治療選擇出現,期待早日完成移除心願者更高達99%。其中,曾經發生過人工血管併發症的病友,100%都希望拔除;根據調查顯示,近五成的病友因為人工血管而影響手臂活動、異物感、影響睡眠等困擾;另外,有工作的乳癌患者之中,就有五成的患者曾經因需定期回醫院沖洗人工血管而影響工作。

新劑型標靶藥新選擇 助患者提早拆除人工血管

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葉顯堂表示,是否拆除人工血管,是生活品質和癌症復發機率的拉拒戰。以乳癌類型中惡性較高的HER2陽性乳癌為例,過去醫界認為患者在完成半年的化學治療和一年的標靶治療後,人工血管仍需留置體內2年以上,以免癌症復發時需重新找位置裝設人工血管的麻煩。但隨著醫藥進步,HER2陽性乳癌邁入化療合併標靶治療的時代,患者復發風險已大幅下降,越來越多醫師傾向「能及早拆就拆,有需要再裝」的作法,認為人工血管的拆裝過程簡單,不需要擔憂復發風險,而長期犧牲生活品質。

拆除時機要考量復發率及生活品質

葉顯堂副院長表示,拆除人工血管的時機點有二,一為HER2陽性乳癌患者確診或復發時,標準需同時接受約半年化療和一年的標靶治療,當兩種治療都結束,人工血管即可功臣身退,二則受惠於先進的醫藥研發技術,隨著簡單快速皮下注射劑型乳癌標靶藥物的問世,藥物不需經靜脈輸注也能發揮相同的抗癌效果,有機會讓人工血管在化療結束後即拆除。乳癌防治基金會強調,雖大多數乳癌病友期盼能夠盡早拆除人工血管,而新劑型標靶藥物的發明,也有機會縮短人工血管留置人體的時間,但因每個人的病況和照護情況不同,建議患者先與醫師充分溝通,再決定合適的人工血管拆卸時機。

【延伸閱讀】隱形殺手糖尿病! SGLT2抑制劑降低腎病變風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72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馬姍妤/新竹報導】江小姐有心跳忽快忽慢、伴隨心悸問題,飽受心律不整之苦,發作時胸痛到幾乎喘不過氣,常往急診跑,為此不敢出遠門,就是擔心發作時可能一命嗚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生理功能室主任林廷澤表示,心律不整是心臟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發作時嚴重心悸,還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秋分到來,早晚溫差大,正是秋老虎發揮的時候,中央氣象局預測秋分後早晚溫差可高達10℃,當溫差大時,血管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頭號殺手 占總死亡人數的3成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孕婦也可治療心律不整!許多人因心律不整,造成心跳過快或過慢,身體不適,嚴重者須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但傳統手術一次輻射劑量等同750張胸部X光,不適合孕婦。對此,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游治節日前指出,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是透過3D定位系統取代X光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許多網友開玩笑表示「泡麵吃多會變成木乃伊」,事實真如此嗎?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泡麵是透過油炸或烘乾方式去除水分,使麵體的水活性低於細菌生長最低需求,因此,不需添加防腐劑就能長久保存。   顏宗海指出,「常吃泡麵會變成木乃伊」是錯誤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