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日頭赤炎炎 預防熱衰竭這樣做

日頭赤炎炎 預防熱衰竭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

近日氣溫節節攀升,屢屢突破當月歷年新高,在酷暑中若是身體散熱功能下降,就很容易造成熱傷害。每個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但因高齡長輩的排汗功能、對高溫的適應能力以及調節體內水分的功能變差,加上許多長者患有慢性疾病,使他們成為中暑的高危險群;此外,老年人中暑的症狀比年輕人不明顯,容易因為早期沒有發現而造成狀況惡化,不得不慎!

中暑嚴重恐造成死亡 症狀發生時務必及早就醫

大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林家伃表示,中暑常出現的症狀包含頭暈、虛弱、噁心、頭痛、臉色蒼白、出汗和心悸等,症狀輕微者只要盡速到陰涼處休息、補充水分就會改善,但若沒有早期發現並積極處理,就有可能會意識不清甚至死亡。

預防中暑三要點 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一、保持涼爽:盡可能待在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室內,上午10點至下午3點盡量避免外出,如因故須外出,建議穿著淺色、透氣、寬鬆的衣服,並帶上陽傘遮陽,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流汗後可沖澡或用涼毛巾擦拭身體,家中若有年老體弱的長者外出,家人務必陪同。

二、補充水分:炎熱的氣溫下,補充足夠的水分是很重要的,若無特殊疾病,最好每天補充1000-3000c.c.的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另外,酒類及含糖飲料因為有利尿效果,容易造成身體脫水,因此過度攝取反而會提高中暑的危險性。

三、提高警覺:在進入夏季之前,家人應協助長者檢查居所的通風和空調設備是否運作正常,讓室溫能保持在27度左右,留意天氣預報,避免在氣溫和濕度特別高的日子進行戶外活動,並須留意中暑的早期症狀,避免因延誤而造成嚴重傷害。

補充水分與電解質 降低熱傷害發生率

林家伃醫師提醒民眾,炎熱的天氣裡,若出現噁心、嘔吐、頭痛、抽筋、虛弱等症狀,建議應立即離開高溫的環境,將衣物解開散熱、灑水或以濕毛巾降溫,並盡快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如果症狀加劇就要立即就醫,降低傷害發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芳芸報導)骨質疏鬆症已成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其中,女性罹患率又高於男性。根據全民健保資料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腕骨、脊椎或髖部骨折。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黃盟仁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常導致骨折發生,甚至對生命造成威脅,因此建議年長者可採取五管齊下方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夏季天氣炎熱,常會聽到大人要求小孩多喝水,但1歲以下的嬰幼兒多喝水比較好嗎?最新調查顯示,國內有逾2成的家長,每天給1歲左右的嬰幼兒,喝水量超過300cc以上。醫師提醒,1歲以下嬰幼兒不適合喝太多水,以免造成水中毒。一項針對國內1歲以下嬰幼兒每天喝水量調查,共214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炎炎盛夏,動不動就是一身汗,甚至有人因為惱人的多汗症而困擾不已!不過,想要擺脫多汗症,其實是有很多方法可治療,尤其是最近又有微波止汗術可選擇,不啻是多汗症患者一大福音。皮膚科醫師馮愛真表示,多汗症可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至於多汗症治療方法則可分為止汗噴劑、電離子導入、口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屬於陽光、沙灘的夏季來囉!不少愛美女性紛紛趁這季節大秀火辣身材,如果這時候體毛跟小腹跑出來見人,真會讓人恨不得把自己埋進沙堆裡。北市一名黃小姐,上月底跟朋友去墾丁沙灘玩,比基尼不僅讓他「圓」形畢露,也露出黝黑體毛,當場被同行友人取笑是「金剛」,讓她從此對比基尼產生抗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