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體重差很大 注意營養吸收迎頭趕上

早產兒體重差很大 注意營養吸收迎頭趕上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台灣每十個新生兒,就有一位是提早報到的早產兒,平均每天都有近55名早產兒出生;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許瓊心常務理事表示,小腳丫需要最細微、精緻與科學化的醫療照護,然而媽咪們對於早產照護的認知不足,這些提早到來的小寶貝,還有很多生理機能其實是尚未發育完全的,因為早產可能使得骨骼、心肺或神經系統等發展受到了中斷,也因此相較於足月出生的寶寶,早產兒寶寶未來有較高的比例面臨骨骼疾病、心智發展落後的危機。(圖說/卉珊出生只有839公克,現在已經健康長大愛唱歌)

許瓊心常務理事表示,照顧早產寶寶要額外地花心思,在營養照護方面,不論是早產寶寶還是足月寶寶,最好的營養選擇當然是母乳,但對於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或有其他營養問題的早產兒,還會需要其他的補充,因為早產兒的營養供應目標是要讓他們達到理想的生長速度。在熱量上的需求,一般足月新生兒至少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攝取熱量達到120大卡才可以長得不錯,而早產兒更需攝取每天每公斤體重130到140大卡以上熱量,才能維持理想的生長速率。

國際研究指出,在 8 個月大前未達到追趕成長的早產兒,在嬰兒發展的指標分數較低、頭圍較小、並且出現神經感覺發展障礙的比例較高;反之,若有良好的追趕成長的早產兒,則未來會有顯著較佳的心智動作及認知發展表現。可見早產兒出院後到1歲以前,是追趕成長的黃金關鍵期。因此,尤其是極低體重1500公克以下的早產兒,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建議適度使用特別為早產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補充品。

早產兒基金會提醒,早產兒即便健康出院以後,因為早產兒腸胃道吸收較差、消化也比較不好,返家後常常會有餵食上的問題,加上體重生長與發育息息相關等;因此,仍要注意早產寶寶的營養並顧及生長,因為已有多篇臨床研究指出,只用一般足月嬰兒配方來餵哺早產兒或低體重兒,無法有效地幫助寶寶追趕成長。因此,早產兒家庭可以在專業醫護人員的建議下,選擇專為早產兒設計的營養配方。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28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彰化報導】小嬰兒也可能心律不整,心跳每分鐘超過200下。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日前完成國內年紀最小、體重最輕的「3D定位無輻射心律不整治療」,解決當時年僅1歲、體重10公斤的黃小弟的「心頭大患」。 依據健保數據顯示,國內1歲幼兒心律不整發生率為千分之0.25,如新生兒18萬名計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108年自殺死亡人數339人,其中男性自殺死亡人數為212人,且45-64歲中年男性佔自殺總人數24.5%。鑒於該年齡層為企業中最具領導力及生產力的中間分子,亦為家庭中重要的核心角色之一,故自殺防治屬刻不容緩的議題。中年男性族群自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痤瘡主要是因長期脾胃消化功能失調、腸胃道溼熱內盛,或是熬夜導致虛火上擾所導致,又以青少年為好發族群,男性又比女性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中醫科賴博政醫師指出,長期飲食不正常、熬夜、吸菸、肥胖、緊張或常流汗未清潔乾淨者等,都會因皮脂腺分泌異常,促使毛囊與毛囊周圍的發炎產生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因加強防護下,使得國內流行性感冒也跟著減少,但臨床上,因疲倦、焦慮、失眠、食慾差、莫名不適等症狀就診的個案卻有明顯增加趨勢。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暨長期照護部主治醫師黃智群在《發炎世代》一書中指出,這種現象可能就是因大腦發炎導致,若想恢復健康身心狀態,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