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發性停經 還是會自然懷孕?

早發性停經 還是會自然懷孕?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人認為,對於早發性停經患者來說,如果月經停了,就代表再也無法懷孕,事實並非如此!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任林禹宏表示,在門診當中,曾遇到早發性停經患者雖然月經沒來,但還是自然懷孕,前後還懷了兩胎,這樣的經驗讓他印象深刻。

早發性停經患者 懷孕機率5%-10%

林禹宏主任分析,女性40歲以前停經,就稱為「早發性停經」,早發性停經患者中,約40%-50%的女性,卵巢還是有功能,早發性停經患者懷孕機率約5%-10%,患者卵巢功能有機會暫時恢復,這段時間就可能懷孕。

林禹宏主任指出,40歲以前的女性,出現早發性停經比率約1%,每一百人就有一人出現這樣的問題,比率並不低;30歲以前便停經的比率,約千分之一;20歲以前停經比率更低,約萬分之一。事實上,早發性停經這樣的字眼不太精確,應該稱為「卵巢早衰」,較符合實際情況。

低劑量排卵藥 增加受孕機會

不過林禹宏主任表示,早發性停經患者雖然可能懷孕,但機率很低,可遇不可求,早發性停經患者若要接受不孕症治療,醫師會先追蹤卵泡情況,若發現還有卵泡生長,會考慮輔助低劑量排卵藥,刺激排卵,可能每次只取到一、兩顆卵,集到三、四顆卵,進行冷凍胚胎療程、植入,才有機會提高懷孕機率。

並非所有早發性停經患者都有生育希望。林禹宏主任強調,如果是卵巢開刀、卵巢長腫瘤所造成的早發性停經,幾乎不太可能懷孕。早發性停經患者中,約九成原因不明。除了卵巢開刀、卵巢長腫瘤,曾接受放射線治療或化療的患者、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卵巢曾受感染的患者,都較容易產生早發性停經問題。

早發性停經患者 多注意心血管、骨骼健康

林禹宏主任提醒,早發性停經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骨質疏鬆症風險比一般女性來得高,因此更要多注意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預防,國外醫學文獻建議,早發性停經患者若能使用荷爾蒙療法至正常更年期年齡,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風險。

不用擔心荷爾蒙療法可能導致乳癌的問題

然而有些患者擔心接受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乳癌風險。林禹宏主任表示,國外的確有研究顯示,更年期女性若使用荷爾蒙療法超過5年,可能增加乳癌等疾病風險,但早發性停經患者就不一樣了,有其他研究顯示,早發性停經患者如果使用荷爾蒙療法直到一般女性更年期年齡,乳癌風險不但不會上升,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發生機率。因此對於早發性停經患者來說,接受荷爾蒙療法是利大於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6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韓裔美籍撞球名將「黑寡婦」珍娜李(Jeanette Lee)驚傳罹患卵巢癌,已經第4期,且癌細胞全轉移至淋巴結中,家人透過聲明指出,珍娜李最多只剩幾個月、最多1年的生命。 國逆婦癌權威、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副院長賴政鴻表示,治療卵巢癌的藥物愈來愈多,...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碳排放情況日益嚴重,地球持續暖化,恐變成人類浩劫!長期致力於合成生物學的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創造出世界第1株「合成嗜甲醇菌」,利用溫室氣體轉化成的甲醇,來生產人類生活所需的化學產品,獲得科學界矚目。 以色列政府2月19日宣布廖俊智院長獲得202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0)日上午,衛福部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已完成牛津AZ疫苗緊急授權使用(EUA),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也說,牛津AZ在韓國、德國、義大利的3個廠生產疫苗,都已完成EUA,只要疫苗抵達台灣,備妥所需文件,最快7天內就能提供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80歲的伯伯,因血便來門診檢查,經過大腸鏡檢查,在直腸上段發現3公分左右的腫瘤,經由3D腹腔鏡手術,順利切除病灶,術後一周即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治療大腸直腸癌 常見腹腔鏡微創手術萬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盧延榕表示,腹腔鏡微創手術是目前大腸直腸癌手術常用的外科療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