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明天起氣溫下探8度 中風機率恐增2倍

明天起氣溫下探8度 中風機率恐增2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冷氣團一波波來襲,根據氣象局預估,入冬以來第一波寒流即將報到,自明天起全台將陷入低溫狀態,中部以北低溫約8~9度,南部約9~12度、東半部則約12~14度。所以,提醒民眾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外,也要格外留意身體狀態,因為流感、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在天氣溫度多變、寒冷的情況下容易發生。

還記得前陣子因急性腦梗塞病逝的趙舜嗎?除了本身多重疾病外,這次引發腦中風恐怕也與天氣脫離不了關係,因此,特地與神經內科和家醫科醫師進行訪談,整理出冬天易好發的疾病,以及預防辦法,幫助民種遠離疾病,平平安安度過這個冬天。

溫差相距5度要當心 中風發生率將提高

過去德國曾有項研究指出,當室內外環境溫差相距5℃以上,中風發生率將增加2倍,對此,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陳龍醫師表示,一般來說腦中風分為2種,第一是「出血性中風」,主要是因為動脈硬化、高血壓所造成動脈破裂,佔所有腦中風的2成;第二則是「阻塞性中風」又稱為梗塞性腦中風,主要是因為腦部血管受到阻塞所致,佔所有的8成。

特別是年紀越長、血管硬化、三高、體重過重者容易發作,另過去曾中風過的民眾,再次發生中風率是9倍,所以,上述民眾皆應提高警覺,一旦發現出現臉歪、嘴斜、手腳無力、暈眩、走路不穩等時,就要立刻透過FAST中風指標來辨識,以免錯失黃金治療3小時,進而導致意識昏迷、死亡。

做好保暖工作 可防中風

為預防腦中風找上門,陳龍醫師提醒三高患者,應早晚2次定期量血壓,且最好控制在140/90mmHg、糖化血色素<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100mg/dl,此外,天氣驟降會導致原本窄化狹窄的血管栓塞,所以,除了要將保暖措施做好外,還要避免處於溫差大的環境下,這樣才能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患者 規律用藥避免誘發問題

除了腦中風外,書田診所家醫科林兆啟醫師也特別提醒心血管疾病、呼吸道患者,應規律用藥、定期量血壓,注意保暖,必要時口罩、圍巾、手套等都可派上用場,且建議早上起來應先喝杯溫水暖身。此外,對於患者過敏性鼻炎的民眾,出門時不僅要戴上口罩,還要規律使用保養性鼻噴劑,以免誘發問題。

另對於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差的人而言,在起床時可先坐起來等2~3分鐘,體溫回溫後在下床,也要多注意保暖,因為對此抵抗力較差的人,容易因感冒,流感等併發肺炎。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最粗的神經、分佈範圍相當廣。從人體腰椎一路往大腿、臀部、小腿等下肢延伸至腳踝。「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受到異常刺激,造成下背部以下至下肢的疼痛症,症狀可能迅速且突然發作,不會是漸進式,一旦發作,可持續數週以上;從腰、下腰處、臀部至下肢,甚至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造成經痛的主要原因有氣滯與血瘀,若是經痛表現為下腹部脹痛是氣滯狀況;刺痛則是血瘀;兩者常常同時存在,為氣滯血瘀型經痛,因活動量不足,導致氣血流動不順暢而疼痛。在經期用藥,可有助於經血順暢排出,以降低疼痛感。 一提起「經痛」,就讓每位女性朋友聞之色變,今年十九歲的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僅次於唐氏症,女性嬰兒第二常發生的先天性神經發展疾病,只有極少數男孩可以存活。最初在1966年由奧地利籍的雷特醫師(Andreas Rett)發現,因此得名,台灣則在1986年由許乃月及遲景上醫師報告首例。由電影女演員茱莉亞羅...

閱讀詳情 »

代謝疾病的核心問題—去氘能力變弱。 為什麼代謝疾病的患者會出現體內元素堆積或缺乏? 因為患者機體去氘能力變弱了。   氘,也就是重氫,重量是常規氫的兩倍,當體內氘含量過多時,會破壞納米馬達(Nanomotors),減少納米運動,降低您製造能量和代謝水的能力。 現代生活的副作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