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春節呷豪料 3種飲品油膩掰掰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少不了應景點心、零食,餐桌上又擺滿各式油炸、燉煮的豐盛食物,一餐接一餐不節制的狂吃下,身體感到越來越油膩,一個不小心,腸胃就會出現脹氣、消化不良等毛病,為了避免消化道鬧脾氣,適度喝些解膩飲品,可以減輕身體沉重的負擔!

酸梅湯:解膩極品

記得年少時,有機會跟著長者到知名家鄉餐廳用餐,酒足飯飽之餘,貼心長者常會點一、兩道解膩飲品,少不更事的孩子,對於酸中帶甜,甜中有甘的爽口飲料,直呼「酸酸甜甜!好喝!」,所以每次一有機會到餐館,就會跟大人磨蹭「要點酸甜飲料」來喝,喝完以後,飽脹腸胃有種解放感,人也變得輕盈許多!

這款酸甜飲品是酸梅湯,主要原料有烏梅、仙楂、洛神花,佐以甘草、冰糖提味,喝起來有種煙燻酸郁感,原來烏梅是使用八成熟梅果燻焙而成,煙燻層次濃郁,搭配仙楂的果實酸、洛神花的果酸、甘草的甘味,以及冰糖的甜味,是消油解膩的絕美組合。

春節呷豪料 3種飲品油膩掰掰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洛神茶:口感絕妙

除了酸梅糖,這些年家人愛上一帖解膩秘密武器—洛神花茶。得感謝一位研修佛法師姐送來一包友善農耕的洛神花,「家住台東朋友自己種的,完全沒噴農藥!」當時正值過年,餐餐油膩,家人覺得「腸胃很難受」,剎那間生起「何不煮一壺洛神花茶」的念頭。

旋即抓了約十數朵洛神花,清洗後放入鍋中煮滾,轉小火加入冰糖,煮約3~5分鐘後,整鍋滿是色澤透亮的紫紅鑽石色汁液,淡淡果酸逸散即熄火。第一次煮陽春洛神花茶,沒有把握,邊煮邊調冰糖份量,沒有想到,這款友善農耕的洛神花煮出來的洛神花茶果然驚豔,口感讚到不行之外,腸胃還很舒爽,所以這些年來,陽春洛神花茶或添加烏梅的升級版,已成我家必備解膩飲品,但堅持有機、友善耕作的洛神花,煮出來的味道才最正點。

大麥茶:解油超讚

不過酸甜飲品含糖量高,有節制醣類的族群,例如三高患者,必須少量食用,或改喝無糖或低糖大麥茶。不同於綠茶、潽洱茶,並非茶葉烘製而成,而是大麥烘焙製成,有一股烘焙的麥香味,由於含有豐富膳食纖維,能夠減輕吃完豐盛佳餚後的多餘負擔。 

調製麥茶很簡單,烹煮與沖泡都行,但要喝出好滋味,烹煮會比沖泡來得有味,到雜糧行買散裝麥茶(半斤或一斤裝),取約一米杯的量,放入電鍋內鍋,加上約2公升水,外鍋放3杯水烹煮,開關跳起後再燜約10、20分鐘,濾掉麥仔後即可飲用。

煮大麥茶的經驗,可以添加少量冰糖,也可以不加糖,若要烹煮無糖的大麥茶,份量可以多1/3或半杯,較有口感。

春節呷豪料 3種飲品油膩掰掰

相關推薦

鴻海/永齡基金會、台積電與慈濟採購捐贈BNT疫苗,首批93萬劑今(2)日上7時左右抵台,不過外包裝箱與原先代理商上海復星在微博曝光的登機照不同,少了印有簡體字「复必泰」的布條,傳出有地勤人員冒著違法風險潛入機艙拆下。對此,關務署台北關表示這項傳聞海關「不得而知,亦無從處分」,強調膠膜完整無拆痕跡。首...

閱讀詳情 »

首批93萬劑BNT疫苗到貨,準備給12到17歲青少年族群造冊接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日特別指出,男生要特別注意極為罕見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會充分讓老師、家長了解。指揮官陳時中也提到,對盤尼西林、海鮮、蛋類等有過敏史的都是屬於藥物、疫苗高過敏反應的人,要特別注意。BNT疫苗本月陸續到貨...

閱讀詳情 »

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趨緩,雙鐵鬆綁調整乘載率上限至8成、室內外運動場館及游泳池淋浴設施也有條件開放。不過KTV、酒吧、夜店等娛樂場所仍未開放,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表示,網咖、電子遊戲場所未來應該屬於較早開放的一項。全國疫情二級警戒延至9月6日,但疫情趨緩,指揮中心陸續鬆綁防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