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雨綿綿,節氣起居飲食原則

雨水時令起居飲食可參考以下提示:

春雨綿綿,節氣起居飲食原則

一、起居

晨起夜睡總的原則是:跟太陽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陽是生命的起源。得陽則生,失陽則死。人氣隨太陽之氣升降。白天太陽高懸天空,人的陽氣隨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陽在地球的對面,人的陽氣隨之潛藏使細胞得以休養生息。人好比一部機器,晚上睡眠如充電,白天工作學習如用電。充電不足,必用電不利。

天地為人充電是有節律的。這個節律分為四部分,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同四大樂章循環往復。順應則健康長壽,相悖則自毀身心。一年有四時(四季),一天也有四時,即北京地區北京時間(以下均以此計)3~9點為一日之春,9~15點為一日立夏,15~21點為一日之秋,21~3點為一日之冬(使用北京時間的京外地區計算出時差,在國外則按當地時間)。日春、日夏、日秋、日冬劃分了人一天行為應注意的時間段,日冬時段是人“冬眠”的最佳選擇。清朝時期,皇家規定皇帝和5歲以上的太子早晨3點起床理政、讀書,19點左右睡覺。3~5點是寅時,也稱平旦之時,即陽氣未升,陰氣未退。古代早起不過3點,晚起不過5點。一年有24個節氣,一天也有24個節氣,3點“立春”,5點“驚蟄”。驚蟄時分,地球生物陽氣湧動。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動,陽氣化為清氣,不起則使陽氣轉為火氣。5點不起,則6點春分陰陽不分,易引起人頭昏腦脹、腰膝酸軟。

3點以後醒了,可以繼續睡,但勿過5點;如果睡不著則不宜賴床,可起來喝杯熱茶,在室內做緩和的鍛煉,乏累者可早飯後補上一覺,而不宜一覺睡到7點。

二、飲食

從總體上講,庚寅年金氣太過,則會克制肝木太過。肝主藏血,主筋,主情志,開竅於目。肝氣被抑欲發而不得發,容易引起人鬱鬱不樂;血熱、血粘、血稠的人則易怒,身上皮肉發緊而硬;血稠的人還易引發腦梗、心梗之類的疾病。

但是庚寅年初之氣氣候先於節氣。正因為春分的氣候大寒到,提前了60天,人的陽氣生髮過快導致氣虛體乏。在春分之前,飲食應注意自身寒熱:體寒的人宜吃下列溫、熱性食物,不宜吃生冷及寒涼性食物;近期不宜吃蘿蔔(胡蘿蔔除外),否則會加重人的氣虛。血熱的人不宜吃溫熱性食物。

(一)溫性食物

1. 穀類:高粱米。

2. 蔬菜類:大蔥、蔥頭、蒜苗、蒜苔、柿子椒、香菜、南瓜、茴香。

3. 調料類:大蒜、生薑、醋、大料(學名:八角茴香)、花椒。

4. 水果類:山楂、金桔、甜橙、桃、荔枝、楊梅、杏、櫻桃、木瓜。

5. 肉類:雞肉、雞肝;羊肉、羊肚、羊腎、羊骨、羊油、羊奶;牛骨、牛油;鹿肉。

6. 水產品:海參、海蝦、帶魚、鰱魚、鯇魚。

7. 酒類:黃酒、葡萄酒、啤酒、米酒。

8. 其他類:大棗、人參;炒乾果。

(二)熱性食物

辣椒、胡椒、肉桂、精白面、豆油、白酒。

未滿16虛歲的男孩和未滿14虛歲的女孩盡量不吃上述溫、熱性食物,易引起蹬被、盜汗、煩躁不安,重則感冒發燒。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腸道被稱作是人體第2個大腦,負責消化、吸收、防禦免疫等3大功能;而腸道黏膜就像是人體的皮膚,扮演屏蔽、保護的功能。腸道黏膜若被破壞造成發炎,在體內發生過敏反應,腸漏症就會找上門。 32歲的林小姐一直都有容易拉肚子的困擾,日前來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檢,做了腸胃篩檢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界手部衛生日」,指揮中心教導正確洗手!響應手部衛生日活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指揮官、陳宗彥副指揮官、張上淳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周志浩疫情監測組組長及莊人祥發言人,於記者會上示範正確洗手步驟,提醒民眾加強手部衛生,一起「手住疫情,手護台灣」。5月5日「世界手部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八十五歲的林伯伯,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消化性潰傷、退化性關節炎等等多重慢性疾病,定期在風濕免疫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看診,每次到醫院回診時,光是看一科就耗掉半天的時間,直到花蓮慈濟醫院整合式照護門診介入,看診只要看一科心臟內科,由醫師整合用藥,也節省看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剛出生女嬰因呼吸急促而轉進新生兒加護病房,住院初期不僅異常哭鬧且容易受到驚嚇,在驗尿後竟發現有安非他命、嗎啡類藥物陽性反應,進而追出其母親在懷孕後期吸食毒品,醫師診斷女嬰是「新生兒戒斷症候群」,在娘胎裡就染上毒品,經支持性療法後,已恢復正常出院。母懷孕吸毒 新生兒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