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時間很短也不行!3關鍵防孩子在車內被熱死

時間很短也不行!3關鍵防孩子在車內被熱死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端午連假全臺大多地區為多雲到晴,高溫炎熱,適逢連假的出遊潮,國民健康署提醒,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即使開車臨停片刻,絕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因為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出現脫水、暈厥、中暑等熱傷害症狀,嚴重者甚至死亡。

避免幼童熱傷害 牢記3招免憾事發生

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夏日悶熱的天氣易使汽車內溫度快速升溫,經過30°C以上的高溫曝曬,緊閉車窗的車內溫度半小時內可達到60°C的高溫,因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臨停或停車時,務必謹記保幼3招來避免幼童熱傷害:

一、下車看後座:養成每次下車後開啟後車門,再次檢視後座,確認幼童已不在車上。

二、鑰匙保管好:車子停妥後,養成隨時上鎖的習慣,將鑰匙放至幼童無法取得之處,並教育幼童不可在車內玩耍、躲貓貓。

三、留意幼童行程,未到要聯繫:不論您的小孩是以乘坐娃娃車或其他接送方式,只要未按時間到達幼兒園,請教師立刻通知,或放學後未按時到家時,需立即聯繫幼兒園教師。

年紀愈小熱傷害機率愈高 家長需更注意

孩童年齡越小發生熱傷害的機率越高,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系統的下視丘尚未發育完全,且因為身形較小、新陳代謝快速、體表水分的蒸散速度會讓出汗量較大,又加上3歲以下的寶寶對於「溫度」的認知以及本能反應表達都還沒有完全,面對環境溫度的改變沒有自主能力,需家長多加留意。

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並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延伸閱讀】

小孩鼻水直流衛生紙不離手! 「減敏治療」有望擺脫鼻過敏

婦女以為中年發福 沒想到竟是卵巢癌來報到

胰臟過勞? 胰島素協助糖尿病友治療超前部署

運動後總是行走困難?! 小心僵直性脊椎炎作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世界排名第一的柔道國手楊勇緯,在去年接下臺灣防盲基金會代言,擔任護眼大使推廣護眼知識,上週(3/11)親自出席眼睛義診的活動,前往屏東縣春日鄉的春日國小,陪伴小朋友檢查眼睛,亦發揮自己所長,指導春日柔道隊的練習,小朋友看到偶像都既興奮又緊張。 自己曾經戴眼鏡矯正 楊勇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被兩岸演藝界譽為國寶大腕級演員的顧寶明,今(19)日上午不幸病逝,享壽72歲,死因為腸胃道出血導致心肺衰竭。友人接受媒體電訪時,無法置信,認為顧寶明持續健身,狀況還好,怎會說走就走。 果陀藝術總監梁志民於臉書發文,「敬愛的顧寶明(寶哥),在今天早上因心肺衰竭,告別了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老化,對身體的影響是多面向的。隨著年齡增長,日常活動減少,就會造成部分肢體活動度延緩現象,且時常會感覺到不明原因的疼痛,進而影響到肌肉張力,改變了動作控制,並很容易在運動時迅速感到疲累,如此的惡性循環,會更加的削弱老年人的活動意願。 運動效益極高  避免失能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電腦運算能力愈來愈強,除了成為軍武必勝的關鍵之外,也大幅提高「智慧醫療」的可能性、可盡興。廣達電腦所捐贈台大「人工智慧運算使用專區」舉辦揭牌儀式,宣布正式啟用,希望將智慧醫療打造成台灣第2座護國神山,大幅提高醫療品質。 為推動並深耕台灣醫療產業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發,廣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