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大腸癌最怕副作用 治療武器多幫助突破關卡!

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竟然大腸直腸癌也中鏢!雖然隨著腸癌篩檢普及率的提高,近年國人腸癌整體發生率略為下降,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仍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其中超過4成以上屬於晚期患者。晚期腸癌患者治療最怕「副作用」會卡關,透過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晚期大腸癌最怕副作用 治療武器多幫助突破關卡!

由左至右,分別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

腸癌時鐘每天奪16條人命

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仍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5千名,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約每90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相當於每天有16人因腸癌失去生命。

1名林先生,退休後養成每年健檢的習慣,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情況,卻在101年初確診為直腸癌第2期,經治療後病情穩定,沒想到105年癌細胞復發且擴散至肝臟,接受針劑化療卻釀成2度腹部大出血,前後住院將近2個月。後來林先生與醫師溝通後改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病痛終於獲得改善,也能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偶爾外出喝咖啡放鬆一下心情。

逾4成腸癌患者發現已是晚期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自從2004年台灣推動癌篩政策之後,大腸直腸癌十年後發生率開始下降,篩檢雖然助 0 期發生比例提升,但仍逾4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呼籲即使是晚期大腸癌,也不要放棄治療。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仍應積極治療,接受越多線治療,有機會延長越久生命。

晚期大腸癌最怕副作用 治療武器多幫助突破關卡!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表示,自從2004年台灣推動癌篩政策之後,大腸直腸癌十年後發生率開始下降,篩檢雖然助 0 期發生比例提升,但仍逾4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

晚期腸癌的治療武器相當多

現在晚期腸癌的治療武器相當多,且多有健保給付,即使患者因前線治療出現易導致生活品質低落的身體體能、心血管、血液、皮膚或消化道相關副作用,例如:體力虛弱、皮疹和手足症候群等,也不要輕言放棄,即使是後線治療,也有副作用較低的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供選擇,能幫助癌友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盡可能活得更久,並擁有尊嚴。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強調:「對於晚期腸癌患者的治療,前線藥物的目標是增加存活率,後線藥物則在於提升生活品質。」門診經驗發現,以往晚期腸癌患者在完成前線的針劑化療後,約3成患者有感於副作用太大、不願意身體和精神再受折磨,一聽到後線再打化療就搖頭拒絕。但,這種僵局卻隨著新型口服化療藥的問世而被打破,經醫師評估和建議後,晚期患者願意嘗試後線治療的比例高達8至9成。

新型口服化療藥助晚期癌友保有生活品質的延命

新型口服化療有機會達成後線治療目標,對於醫師來說多一項武器,患者則多一個選擇,幫助晚期癌友保有生活品質的延命!新型口服化療藥較少發生會影響日常體能表現和活動度的嚴重副作用,患者也會因不用住院打針,伴隨腫瘤長大而出現的疼痛、呼吸喘或腸阻塞等不適症狀得以緩解,雖然偶爾有白血球過低情況,但可讓整體生活品質獲得改善,進而延長生命。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726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積極治療膀胱癌 有助提高存活率一名61歲男性,兩年前出現排尿帶血,但因不會疼痛,並不以為意,後來因血尿頻繁因此就醫,當時被醫師診斷為第二期肌肉層侵犯性膀胱癌,接受每月一次的術前新輔助化療共四次,隔年又接受機械手臂根除性膀胱切除及重建人工膀胱手術,病理診斷為第四期合併淋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吸菸也會罹肺癌!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40分10秒就有1人罹患肺癌,且不吸菸者比吸菸者多。醫師表示,早期肺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才能早期發現。肺癌人數增加624人 平均年齡67歲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新增人數為1萬3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蔡孟泓報導)慢性腎臟病患者(CKD)容易腎功能降低,導致礦物質與骨骼代謝異常,使得骨骼代謝轉換、礦物化,進而導致血管鈣化、骨質流失等病況;主要原因是鈣、磷、維生素D3、副甲狀腺素等代謝異常所致,而鈣、磷等異常所導致的血管鈣化,正是造成長期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擬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身體的細胞會受傷、老化,多能性幹細胞則是修補身體的契機!中央研究院最新研究首度發現,人類多能性幹細胞中的環形RNA,具有調控幹細胞維持與分化的功能,除了開啟多能性幹細胞的應用潛力外,未來也將有助於發展創新醫療技術,將環形RNA作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標的。醫療新契機 環形R...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