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大腸癌最怕副作用 治療武器多幫助突破關卡!

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竟然大腸直腸癌也中鏢!雖然隨著腸癌篩檢普及率的提高,近年國人腸癌整體發生率略為下降,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仍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其中超過4成以上屬於晚期患者。晚期腸癌患者治療最怕「副作用」會卡關,透過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以提升生活品質。

晚期大腸癌最怕副作用 治療武器多幫助突破關卡!

由左至右,分別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

腸癌時鐘每天奪16條人命

根據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直腸癌仍連續11年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新增患者超過1萬5千名,平均每34分鐘就有1人確診,大約每90分鐘就有1人死於腸癌,相當於每天有16人因腸癌失去生命。

1名林先生,退休後養成每年健檢的習慣,平時不菸不酒,也沒有明顯的排便異常情況,卻在101年初確診為直腸癌第2期,經治療後病情穩定,沒想到105年癌細胞復發且擴散至肝臟,接受針劑化療卻釀成2度腹部大出血,前後住院將近2個月。後來林先生與醫師溝通後改用新型口服化療藥,病痛終於獲得改善,也能擁有良好生活品質,偶爾外出喝咖啡放鬆一下心情。

逾4成腸癌患者發現已是晚期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表示,自從2004年台灣推動癌篩政策之後,大腸直腸癌十年後發生率開始下降,篩檢雖然助 0 期發生比例提升,但仍逾4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呼籲即使是晚期大腸癌,也不要放棄治療。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仍應積極治療,接受越多線治療,有機會延長越久生命。

晚期大腸癌最怕副作用 治療武器多幫助突破關卡!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陳鴻華表示,自從2004年台灣推動癌篩政策之後,大腸直腸癌十年後發生率開始下降,篩檢雖然助 0 期發生比例提升,但仍逾4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

晚期腸癌的治療武器相當多

現在晚期腸癌的治療武器相當多,且多有健保給付,即使患者因前線治療出現易導致生活品質低落的身體體能、心血管、血液、皮膚或消化道相關副作用,例如:體力虛弱、皮疹和手足症候群等,也不要輕言放棄,即使是後線治療,也有副作用較低的新型口服化療藥可供選擇,能幫助癌友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情況下,盡可能活得更久,並擁有尊嚴。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強調:「對於晚期腸癌患者的治療,前線藥物的目標是增加存活率,後線藥物則在於提升生活品質。」門診經驗發現,以往晚期腸癌患者在完成前線的針劑化療後,約3成患者有感於副作用太大、不願意身體和精神再受折磨,一聽到後線再打化療就搖頭拒絕。但,這種僵局卻隨著新型口服化療藥的問世而被打破,經醫師評估和建議後,晚期患者願意嘗試後線治療的比例高達8至9成。

新型口服化療藥助晚期癌友保有生活品質的延命

新型口服化療有機會達成後線治療目標,對於醫師來說多一項武器,患者則多一個選擇,幫助晚期癌友保有生活品質的延命!新型口服化療藥較少發生會影響日常體能表現和活動度的嚴重副作用,患者也會因不用住院打針,伴隨腫瘤長大而出現的疼痛、呼吸喘或腸阻塞等不適症狀得以緩解,雖然偶爾有白血球過低情況,但可讓整體生活品質獲得改善,進而延長生命。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3/726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歲末年終尾牙應酬後,開春接著又是春酒,民眾歡樂聚會的同時,應更加注意是否給身體造成了負擔。據統計,從尾牙旺季開始急診病患量便立刻多了兩成,醫師表示,大多患者是在大魚大肉後發生急性腸胃炎,或是因飲酒過量所造成急性胰臟炎導致腹部劇痛不適送醫。隨著春酒旺季的到來,專家呼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四季不分明,溫度呈現上下起伏,氣候往往變化萬千,忽晴忽雨,甚至東邊晴來西邊雨,早上陰雨,中午又出大太陽,致使衣服很難穿,一不小心就感冒了。但是,卻有人在氣候驟變低溫時,仍然只穿著一件短袖上衣,也不會感冒,這是什麼原因呢? 體熱體溫不穩定 無法抵抗感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50歲男子,睡覺時常呼吸困難,還伴隨打鼾,不料近年來因腎衰竭,一周需洗腎3次,常常在等待時睡著,卻因為鼾聲都吵得其他病友們無法休息,頻被投訴,家屬才帶他至耳鼻喉科求診,想解決嚴重打鼾的問題。 呼吸道受阻夜夜鼾聲不斷 恐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負責收治的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許多上班族整天盯電腦,下班又躺著滑手機,長期下來感到脖子、肩膀愈來愈僵硬,也愈來愈痠痛。醫師指出,長時間姿勢不良容易肌肉痠痛,還可能造成關節變形、退化,建議可以慢轉肩頸、貼牆站立,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 3C不離手 容易肩頸痠痛 復健科醫師潘筱萍指出,近年門診中,有愈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