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肺癌對症下藥 存活期延長有望

晚期肺癌對症下藥 存活期延長有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即使是晚期肺癌,我已持續治療了十年,甚至還能照顧失智的丈夫,謝謝醫師,謝謝您!」接受新一代化療滿十年的婉玉(化名)在診間不停地感謝醫師,她於六十二歲時因久咳及胸悶等症狀到胸腔內科檢查,發現肺部嚴重積水,研判為晚期肺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之後,病情惡化,腫瘤控制不佳且體力大幅下降,直到改用新一代化療才讓她擺脫治療的夢靨。

新一代化療 讓患者保有生活品質

收治這名病患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說明,目前肺癌患者於治療前會先進行基因檢測,再根據檢測結果選擇不同的藥物治療。針對傳統化療和新一代化療的最大區別,在於傳統化療毒性較強,產生的副作用包含落髮、噁心嘔吐等症狀的機會較高,嚴重則影響患者身體機能,導致生活品質大幅下降,而新一代化療造成這類副作用的機會相對上低很多,讓患者保有良好體能與生活品質。

精準治療、對症下藥 存活期延長有望

洪仁宇主任根據2013年癌症登記年報統計指出,肺癌患者中以肺腺癌佔比最高,而肺腺癌治療前會先進行EGFR等基因檢測,若檢測反應呈現陽性時,可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然而,每一種藥物有其極限,因此當標靶藥物治療失效後,應考慮第二線新一代化療來接續治療。

但倘若肺癌患者於基因檢測後呈現陰性反應時,則建議應立刻進行新一代化學治療來抑制腫瘤生長;洪仁宇主任說明,新一代化療相較傳統化學治療,毒性與副作用已明顯降低,患者過去擔憂的持續性嘔吐與掉髮等問題皆有明顯改善,且治療期間也無需住院,定期每隔數週回診即可,新一代化學治療為患者帶來更佳的生活品質,毋須因聽聞「化療」二字而過度擔憂,雖然目前有許多新的治療選擇,每種藥物都有各自的極限,化療仍然在肺癌治療上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生活作息正常 規律運動很重要

洪仁宇主任提醒,儘管藥物治療奏效,患者仍須透過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洪仁宇主任更提供三點建議給患者:第一,維持正常生活作息;第二,攝取均衡營養;第三,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若有長期吸菸習慣或有家族史的民眾,則更應提高警覺,定期接受篩檢,才能及早發現提早治療,若想了解更多肺癌相關資訊可前往「肺癌衛教網」查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6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鑽石公主號包機昨(21)日晚間返台,乘客19人目前都在隔離病房,沒有發燒或呼吸道相關症狀,若2次採檢陰性將移至檢疫所,至隔離期滿14天。另外,第24例患者感染仍然不明,中央疫情流行指揮中心指揮官首度鬆口,可能找不出來。韓國、日本病例數激增,旅遊疫情升高至第2級「警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平日沒有抽菸習慣的55歲張小姐,講話聲音沙啞持續三個多月,偶爾喝水會嗆到,可是喉嚨不會痛,剛開始以為是感冒,去診所看醫生吃藥,但破鑼嗓一直沒改善,婦人變得心情沮喪不愛講話,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門診,許瑛倢醫師透過內視鏡發現,張小姐右側聲帶麻痺,進一步檢查後,竟發現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在台灣發生第一起新冠肺炎死亡案例後,在其所在地的中部地區引起一番騷動,網路上大量流傳患者生前去過的地點,使得接收到相關資訊的人因此陷入惶恐不安中。有鑑於此,彰化縣諮商心理師公會特別呼籲民眾不須過度恐慌,保持穩定的心情面對疫情才是上策。 疾病不可掌控、口罩買不到 長輩易陷...

閱讀詳情 »

止暈止吐治暈眩  兩腳動不停很酸痛 暈眩是一門相當專精的學問,但涉及耳科及神經科醫學的範疇,往往是臨床醫師最愛也最害怕的疾病,愛的是這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害怕的是不知道到造成暈眩的根本病因。 在不知道病因的情況下,有的患者會被當作「自律神經失調」來治療,因而服用抗焦慮或憂鬱劑,更造成其他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