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晚期肺癌用不了標靶就沒救? 國際研究證實「免疫加化療」翻轉逆勢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晚期肺癌病人想保命,標靶治療是有效方式之一,有效率可達7成,不過仍有近4成病人不適合標靶治療,僅剩化療一途,但國際最新研究證實另有一線曙光,義大癌治療醫院內科部長魏裕峰指出,研究發現,一線使用免疫療法的病人相比一般單用傳統化療的病人,可提升5年存活率達2倍,提供新的選擇。

國內每年肺癌奪命人數居高不下,根據2020年最新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每天平均有約26人死於肺癌;且因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人確診時已為晚期無法開刀或轉移。

魏裕峰表示,過去如果病人無法接受標靶治療,就只能接受傳統化學治療,沒有其他治療選擇,所幸,近幾年免疫療法問世,才讓病人多了一項治療選擇,利用將癌細胞PD-L1受體阻斷,幫助免疫細胞重新認得癌細胞,相較化療毒殺癌細胞的治療,免疫療法是透過加強自身免疫細胞能力來攻擊癌細胞。

門診就有一名50多歲,本身有嚴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的肺癌病人,2年前檢測無法使用標靶藥物,PD-L1表現量也不高,接受化療後沒多久,腫瘤又變大,原已覺得無藥可治,不僅穿衣、洗澡備感困難,還得靠戴氧氣才能呼吸,轉診至義大醫院後,在醫師建議下,自費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效果良好,不再需要戴氧氣,恢復日常活動,甚至連腫瘤也縮小了,治療半年來,各項狀況皆非常穩定。

魏裕峰說,免疫療法雖然在PD-L1表現量大於50%的病人成效較佳,但即使PD-L1表現量不高,也可合併化療使用,提升治療有效率。且最新研究發現,晚期肺癌病人單獨使用免疫療法,或使用免疫療法搭配化療都有不錯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魏裕峰表示,過往使用標靶藥物1年左右可能出現抗藥性,化療可能半年就出現,而免疫療法雖然也會出現抗藥性,但仍有10到20%病人可能有長期的效果。在肺癌已趨向個人化治療的當下,建議依個別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不僅有助延長存活期,副作用也降低,能活的更久,也能活的更好。

打破肺癌一定與「抽菸」相關的刻板印象,近期研究已指出,台灣目前女性肺癌病人正逐漸增加,女性罹肺癌更有超過9成不抽菸,而男性病人也有一半不抽菸,醫師強調,皆顯示肺癌不再是抽菸的人才需要關注的疾病,而是人人皆需關注的疾病。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驚!菲移工來台檢疫期滿隔4天「陰變陽」 同車8人沒戴口罩全隔離

AZ疫苗「買千萬只給11萬劑」? 莊人祥拉這兩國背書:沒虧待台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敦睦艦隊磐石艦群聚人數來到30人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COVID-19病例,案428為30多歲男性(磐石艦軍人)。案428是在4月18日至集中檢疫所隔離採檢,一採結果陰性,4月22日出現嗅覺異常、流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被全球寄予重望、視為是新冠肺炎最有利解藥之一的「瑞德西韋」,卻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外洩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草稿,指瑞德西韋在中國的臨床試驗失敗,不具療效,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台灣也參與瑞德西韋的臨床實驗,國內專家直言「中國研...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明面前沒有人在抽菸,卻總是聞到菸味?當心「三手菸」已經汙染客廳、房間、車內,甚至是衣服了!國健署今(24)日指出,研究顯示,三手菸可殘留在屋內長達6個月之久,而殘留的三手菸依舊會危害家人及寵物的健康,尤其在防疫期間,大家待在室內時...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外臨床觀察或調查研究皆顯示,年齡與肥胖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尤其肥胖者不但是高危險群,且有更高機率發展成重症,甚至死亡。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針對全台2萬名國小學童幫家人量測腰圍的數據,更找出一家之中腰圍超標比例最多的族群竟是「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