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智能重症照護系統 24小時掌握病況

智能重症照護系統 24小時掌握病況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為提升重症照護團隊照護品質及工作效率,北醫加護病房全面導入「智能重症照護系統Ted ICU」,能夠24小時監測病患狀況,同時自動記錄,不用再用手抄寫病歷,處置病患時間也更快,可說是加護病房的隱形人力。

今年3月 啟用Ted ICU

過去醫師需仰賴護理師抄寫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數值紀錄,並查閱電腦各項系統資料,才能得知病患的檢驗、檢查等各項資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表示,今年3月啟用Ted ICU,透過自動上傳與拋轉、自動整合、自動計算,以及自動醫療記錄整合等4項自動化特色,讓醫療團隊更有效率、專注照護重症病患。

重症監測零時差 縮短處置時間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第一加護病房主任趙君傑說明,病患進入加護病房後,Ted ICU可即時將生理監視器、呼吸器、血糖機等設備資料自動拋轉至資料庫,所有資訊立即整合顯示於儀表板,並以不同顏色標註病患緊急程度;醫護團隊能更快掌握病患狀況,達到重症監測零時差,從病患發生病情變化至醫師開立醫囑,每位病患平均處置時間從8.6分鐘降至5.9分鐘。

即時計算指標數據 有效節省記錄時間

除了資訊整合功能,趙君傑主任補充,Ted ICU還可即時計算重症病人相關指標數據,例如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APACHⅡ)、相繼器官衰竭評分(SOFA)及早期預警評分(EWS)等,節省醫師查閱病患指標數據與維持計算數值正確性,而病患資訊自動匯入、匯出的功能,也能有效節省醫師文書記錄時間。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8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醫美時尚 No.120/4月號) 目前65歲以上銀髮族人口中,約有1至3%人口患有帕金森氏症;男性較女性容易罹患,男女發病率約為5:4。雖然帕金森氏症發病年齡以50至79歲居多,與其他常見的老年神經退化性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已逐漸取代癌症,成為銀髮族的頭號殺手。 帕金森氏症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最近正逢季節交替、天氣變化無常,人的情緒也容易隨著天氣波動,憂鬱、躁鬱等精神疾病困擾的朋友,在季節交替之際病情容易被影響,建議民眾可多出外走走、多曬曬太陽,盡量保持生活的規律。並建議週遭的朋友間相互關懷,即早發現,即早治療。 忙於工作與家庭 總覺得時間不夠 43歲的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卡介苗接種主要能幫助嬰幼兒因感染結核菌引起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初期症狀預防效果達85%,主要是藉牛分枝桿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經減毒後注入人體,產生對結核病抵抗力,目前是國際上多數國家採行的結核病防治策略,衛福部去年1月宣布,疫苗注射時程從原本出生24小內延後到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0歲王姓男患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近5年,雖然規則服用藥物、定期運動並控制飲食,飯前、後的血糖和糖化血色素都很正常,但腎絲球過濾率卻逐漸退步,讓患者擔憂需要洗腎;經由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針對患者症狀進行中藥調理,腎絲球過濾率已經有明顯進步,讓患者重拾生活品質。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