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智齒該不該拔?!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智齒該不該拔?!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不易清潔、沒有咀嚼用處又容易腫痛,有近7成民眾都有拔除智齒的經驗,民眾常因智齒腫痛或矯正需求被轉診到口腔外科評估拔牙,拔牙不慎是否會引起神經損傷?到底什麼樣的智齒需要處理,又怎麼樣的智齒一定要拔除呢?

易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 產生蛀牙、牙周發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醫師楊方瑜表示,若智齒有發育,常因下顎空間不足造成清潔上的死角,臨床上常見智齒沒有長出來的狀況,易與前面一顆臼齒間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產生蛀牙、牙周發炎、骨頭破壞,甚至形成囊腫病變、蜂窩性組織炎。

病人本身清潔能力是考量拔牙的要素

楊方瑜醫師說明,在評估要不要拔牙時,為避免成為潛在的感染或病變風險,除了是否已經產生病灶,病人本身清潔能力也是考量要素,術後最常見的問題為腫痛、下唇下巴麻木、第二大臼齒或牙套受到影響等狀況。

半年一次定期檢查、注意清潔

牙痛要人命,拔牙腫痛雖然不像神經抽痛,但按時服藥及冰敷後,通常也需要經過一周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下唇下巴麻木的問題則與智齒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構造位置有關,有時在術前的X光片檢查可以約略判斷出,有時候基於安全需要額外照牙科的電腦斷層判定。

楊方瑜醫師表示,照顧智齒須有防範未然的概念,除了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外,更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拔除智齒,比如不然,若等到智齒腫痛起來,或是第二大臼齒因為清潔不易而蛀牙或牙周病破壞了,更是得不償失。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半夜不睡,還在拿著手機滑來滑去,第二天起來又精神不濟,長期睡眠不足是很多人的寫照,但是你現在真的要正視這問題,因為根據最新一期《神經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恐會使大腦中25%的腦細胞死亡。 據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小組說,研究人員以老鼠做實驗讓,讓實驗老...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中風總是來的又快又急,讓很多人第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77歲的吳女士聚餐時,手突然使不上力,手上的湯碗掉到地上,旁人發現不對勁,立刻撥打119送醫,緊急送醫治療。 3要點是腦中風警訊 由於整個過程控制在黃金3小時內,恢復情形良好;雙和醫院神經科胡朝榮醫師強調,...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流產比例隨著年齡提高,一般年輕婦女即有15~20%的流產率,但是到了40歲可能有高達30%的流產率,因為年齡大,卵子品質相對就會比較差。 一名32歲女性,在過去2年內皆在懷孕5到6周時,出現出血流產先兆,最後皆自然流產,經抽血檢查發現體內抗磷脂抗體過高,診斷為免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圓糯米、洛神花蜜餞、少許的砂糖,簡單的食材加上營養價值豐富的洛神花,也能輕鬆製作出春季養生甜點。而營養師表示,此次設計出「洛神花米糕」這道春季養生甜品,是因為洛神花可抗氧化、抗發炎,對於幫助消化及抗老化也都有不錯的效果。 洛神花好處多 而設計出「洛神花米糕」的花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