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智齒該不該拔?!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智齒該不該拔?!來聽聽醫師怎麼說...

不易清潔、沒有咀嚼用處又容易腫痛,有近7成民眾都有拔除智齒的經驗,民眾常因智齒腫痛或矯正需求被轉診到口腔外科評估拔牙,拔牙不慎是否會引起神經損傷?到底什麼樣的智齒需要處理,又怎麼樣的智齒一定要拔除呢?

易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 產生蛀牙、牙周發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口腔外科醫師楊方瑜表示,若智齒有發育,常因下顎空間不足造成清潔上的死角,臨床上常見智齒沒有長出來的狀況,易與前面一顆臼齒間堆積細菌與食物殘渣、產生蛀牙、牙周發炎、骨頭破壞,甚至形成囊腫病變、蜂窩性組織炎。

病人本身清潔能力是考量拔牙的要素

楊方瑜醫師說明,在評估要不要拔牙時,為避免成為潛在的感染或病變風險,除了是否已經產生病灶,病人本身清潔能力也是考量要素,術後最常見的問題為腫痛、下唇下巴麻木、第二大臼齒或牙套受到影響等狀況。

半年一次定期檢查、注意清潔

牙痛要人命,拔牙腫痛雖然不像神經抽痛,但按時服藥及冰敷後,通常也需要經過一周才可以達到良好的控制,下唇下巴麻木的問題則與智齒牙根與下齒槽神經的構造位置有關,有時在術前的X光片檢查可以約略判斷出,有時候基於安全需要額外照牙科的電腦斷層判定。

楊方瑜醫師表示,照顧智齒須有防範未然的概念,除了半年一次的定期檢查外,更要做好心理準備,在適當的時間拔除智齒,比如不然,若等到智齒腫痛起來,或是第二大臼齒因為清潔不易而蛀牙或牙周病破壞了,更是得不償失。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女性若出現肢體無力、行動不便、平衡失調、視力受損以及口齒不清等症狀,可能是多發性硬化症在搞鬼!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當免疫系統攻擊中樞神經系統時,造成腦部及脊髓產生病變,因而讓患者可能出現行動不便、平衡差、視力受損等症狀,但目前病因仍是個謎。 好發於20...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走路緩慢、站立困難,這些身體警訊到底代表甚麼?67歲的陳姓婦人,去年10月起左側胸部下方開始有麻木感,雙下肢內側嚴重麻木,下樓梯困難且需扶把手「倒退嚕」,無法走路超過100公尺、站立無法超過20分,甚至提菜籃都有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患者剛開始聽信偏方吃草藥,沒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一位92歲退休廠長過去有高血壓、失眠及攝護腺肥大症狀,平常身體硬朗活動自如,今年六月突然變得迷迷糊糊、四肢乏力且無法講話,到附近醫學中心就診,但是抽血及頭部電腦斷層沒有異樣,就被轉診到神經內科門診。 吃完感冒藥有吃攝護腺用藥才致急症 經家人仔細尋找病人近日吃的所有藥...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燒燙傷意外發生時除了沖冷水與擦藥膏,使用合適的傷口敷料更是保護傷口與加速傷口癒合的最佳選擇,適當的選擇傷口敷料能保護傷口免受外界的刺激、縮短癒合時間並且降低感染機率。面對琳琅滿目的傷口敷料,如何正確的選用,不同傷口類型又有哪些不同敷料的選擇方式呢? 常見的敷料根據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