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暖冬還是要進補? 燥熱體質應斟酌

暖冬還是要進補? 燥熱體質應斟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冬天裡,民眾喜歡全家大小一起吃薑母鴨、麻油雞,團圓兼進補,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進補對於體質虛寒者較為合適,燥熱體質者可要斟酌,也建議冬天天氣冷時儘量要「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

冬季不冷 進補次數要減少

今年冬天至今的情況不同於往年,沒有冷氣團來襲時氣溫頗高,冷氣團發威時在1、2天內溫度就驟降好幾度,所以,進補的次數要減少,甚至進補的中藥材份量也要比往年少,以免天氣回暖時因為進補過頭而有火氣大的情況出現。

溫熱補法適合體質虛寒者

冬季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補,一般常見的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都屬於溫熱補法,最適合體質虛寒、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的人。但是體質燥熱的人就不適合,若硬是要進補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唇破、牙齦腫痛、流鼻血及失眠等火氣大的症狀。

腸胃不好者進補要適量

張煒東醫師指出,腸胃功能差的人進補時要適量,因為有些中藥較滋膩難消化,而且藥膳中含有大量的肉類和油脂,對於腸胃較差的人,可能會胃腸悶脹、難消化。另外,正好感冒或發炎的人也不適宜進補,否則會出現咽喉痛或口乾舌燥等讓感冒症狀加重的狀況。

慢性疾病患者不適合進補

患有高血壓、痛風、高血脂、肝硬化等慢性病者也不適合進補,若想進補就應避免吃到動物內臟或過多的肉類,並且只能少量進補。尤其是高血壓的人,不可吃太溫補中藥,並要注意鹽分的攝取,以免血壓升高。在飲食上,可多選用入腎的食材,如羊肉、核桃、黑芝麻等。

冬季生活作息要避寒

根據古人經驗,冬天的生活作息要避寒,尤其是老人家或慢性疾病與抵抗力差的人,在戶外氣溫低時,盡量待在室內,室內可以使用電暖器等電器讓室內溫度維持穩定,氣候不穩定時傳染疾病多,少去公共場合。 

早睡晚起 動動身再下床

冬天早上等到氣溫較高時再起床,起床也不要馬上下床,可以在床邊活動,等身體暖和後再下床,即為「早睡晚起」,張煒東醫師提醒,穿著也是採取洋蔥式穿法,還要記得頭部與腳部的保暖,如此可避免受風寒而感冒。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3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健保署宣布,7月1日開始,民眾至台北市各區戶政事務所辦理「姓名變更」或「出生日期變更」及「通訊地址變更」,可以同時申請換發健保卡,只要帶著照片及工本費,並填妥申請書,即可在家收到健保卡。健保署表示,台北市12個戶政事務所,在受理「姓名變更」或「出生日期變更」及「通訊地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根據內政部2012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每100名嬰兒之中,就有5位是未成年少女所生,台灣女性大多依賴男性帶保險套避孕,使用事前口服避孕藥的比例竟不到4%!由此可見,國內女性大多缺乏避孕知識。台灣幸福教育協會理事長、敏盛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保仁說明,隨著醫療進步,避孕藥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很多人在購買果汁時,常會疑惑裏頭的果汁成分到底含量有多少?不過,從今(7/1)日起,民眾購買商品時可看清標示成分,避免被廠商唬攏。食藥署公告,自7月1日開始實施市售包裝米粉絲、果蔬汁及乳品標示新規定。讓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有更明確的參考依據。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產品製造日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家有幼童的爸爸媽媽們可要注意了!特別是1歲半到4歲的小朋友,已可自由行走、對周遭事物充滿好奇、卻又沒有幼稚園老師的耳提面命,常會趁著爸媽一不注意,就把許多不該吃的東西放進嘴巴裡,造成食物中毒。不過,醫師提醒,倘若真的發生食物中毒,千萬不要自行催吐,以免症狀加劇。根據台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