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替代精緻糖,「戒糖」有撇步!烹飪加入這6大食材,聽聽看營養師怎麼說.....

替代精緻糖,「戒糖」有撇步!烹飪加入這6大食材,聽聽看營養師怎麼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專題報導)隨著飲食習慣的改變,台灣正式進入糖癮時代,多種高糖食物早已大舉入侵每一人的生活之中,但其實綜觀國內外研究或醫師的看法,實際上,攝取過多的高糖對身體來說,不僅是負擔,更會增加許多疾病的發生率。至於高糖飲食,會對身體帶來哪些影響?在食材的挑選上,可透過那些食物,替代精緻糖的添加?且看營養師的說法! 

貪吃糖要注意!當心7大問題找上你

糖雖然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但若未及時代謝完畢,多餘的糖將會轉換儲存在肝臟及肌肉細胞中,或是在體內到處亂竄,增加各種問題的發生率,程涵宇營養師歸納7點危害,其中包括痛風、高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重及肥胖、痘痘肌、新陳代謝紊亂,進而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機率、老化、膠原蛋白的流失,導致提早顯老。

「擇食自煮」是最好的戒糖方式

當然,站在健康的立場,若想要身體健康,「戒糖」肯定是必然,只不過,對於三餐在外的現代人來說,要避免攝取過多的糖,難度猶如登天,也因此絕大部分的醫師或營養師,極為強調「請勿失去烹飪的能力」唯有自己的食物自己煮,才能精準掌控糖分的添加,減少吃進「已知」或「未知」的精緻糖。

然而,在烹飪過程中,減少砂糖、方糖、冰糖、黑糖、蜂蜜、果糖等添加糖的使用量,對於早已習慣重口味的人來說,肯定食之無味,猶如要命,但其實還是能透過各種蔬果的提味,來增加餐點中的甜味,若在烹飪的過程中真的需要甜味的話,建議可用以下6種天然食物來取代:

1)蔬菜類/例如:洋蔥、胡蘿蔔、高麗菜、竹筍

2)全榖根莖類/例如:南瓜、地瓜、玉米、芋頭

3)乳品類/含有天然的乳糖,天然的甜味,例如:鮮乳、奶粉

4)水果/例如:西瓜、蘋果、芒果、百香果、草莓、奇異果、柑橘類,不僅有甜味外,還有香氣。

5)中藥/紅棗、枸杞、龍眼乾

6)辛香料/善用富香氣的調味料,入口後可分散味蕾對甜味的需求,例如香菜、薄荷、黑胡椒等。

天然食材取代添加糖 3食譜讓你吃的安心又健康

程涵宇也提供天然食材取代添加糖的三道食譜,不僅自煮可以遠離食安風暴外,少用糖還能避免各種疾病上身,幫助民眾吃的安心又健康。

【Q彈黑木耳露】(約3~4人份)

●材料/新鮮黑木耳100g、水800ml、龍眼乾肉20顆(不含殼不含籽)、枸杞1匙、去籽紅棗3顆。

●作法/

1)黑木耳及其他食材分兩次打碎。

2)將黑木耳、水一同放置電鍋,外鍋加入1小杯水按下烹煮。

3)將其他食材加入內鍋,並再加入1小杯水後按下,步驟2及3時間加總約需1.5小時。

●注意事項/蒸煮之黑木耳露勿超過鍋子7分滿以免撲出。

【蔬菜濃湯】(約3~4人份)

●材料/低脂鮮乳600ml、蘑菇10朵、馬鈴薯200g、現剝玉米粒50g。

●作法/

1)馬鈴薯去皮後,與玉米粒一併蒸熟備用

2)用極少許橄欖油將蘑菇微炒30秒後,放入蒸熟之馬鈴薯及玉米粒

3)加入低脂鮮乳燉煮約5分鐘

4)起鍋後撒上少許鹽、巴西里及現磨黑胡椒粒即完成。

【順消小腹燕麥牛乳】(1人份)

●材料/燕麥片30g、低脂鮮乳300ml。

●作法/兩種食材放入果汁機攪打5~10秒即完成。

●注意事項/盡速喝完以免燕麥膨脹。

程涵宇同時提醒,日常生活除了力行減糖之外,平日也需記得多吃蔬果,因為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延緩糖的消化與吸收,減少發炎反應的發生,而蔬果則富含植化素,不僅可減少糖化終產物(AGEs)的產生,還能保護身體不受AGEs的攻擊。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早餐吃個燒餅油條加蛋,再來碗熱騰騰豆漿,相信這是許多台灣人最愛。不管因為豆漿含有豐富營養素,還是單純喜歡喝起來帶點豆沙卻又滑順的口感,身為豆漿愛好者總習慣每天喝上一杯;更有不少「愛豆一族」為減肥而飲用。 含大豆異黃酮、皂素 降低血脂助減肥 事實上,豆漿裡的營養價值...

閱讀詳情 »

由於長時間的使用電腦、3C產品,造成現代人眼睛的負擔也越來越大。因此有人會藉由點眼藥水來舒緩眼睛的疲勞與乾澀等症狀,更有人將眼藥水當作保養品或營養劑。究竟國人使用眼藥水的頻率為何?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因此針對1,707位13歲以上民眾進行調查。 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詢問「請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冬令進補,當心小腹微凸!不過這些調皮的脂肪並不會在冬天跑出來,反而是等到春季時一次爆發;根據科學研究指出,人體在冬季時的脂肪合成速度比平常高出2~4倍,但此時多出的體重並不會立即見效,而是經過45至60天後,才來個「冬後算帳」!  天冷脂肪合成快 也易消...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孩童的生活,經常面對驚慌與壓力,如起床時的慌亂行為,導致上學快遲到;吃飯東摸西摸,最後必須狼吞虎嚥、囫圇吞棗;晚上要請家長簽聯絡簿,才發現功課竟然沒有寫;專家表示,長期的驚慌與壓力會對大腦造成傷害、降低學習能力。  南投醫院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