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最新研究:幫浦治療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

最新研究:幫浦治療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全球15歲以下孩童與青少年,患有第1型糖尿病的盛行率為0.02%,且罹病人數逐年增加。林口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嘉鴻醫師和小兒內分泌科羅福松主任合作費時五年,針對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幫浦(CSII)進行研究,並發表於2015年最新的國際生物醫學研究期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研究結果顯示,第1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SII治療,能有效降低糖化血色素,不僅能讓小患者的血糖穩定之外,也幫助減輕照護者的心理負擔。

林嘉鴻醫師表示,第1型糖尿病盛行率大約不到百分之一,在台灣,第1型糖尿病患者約有2萬人,年齡平均約為10歲左右。目前臨床上治療的方法為自行注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因罹患此疾病的族群多為兒童、青少年,要自行施打胰島素對病友們來說是一種挑戰、恐懼,在此情況下,常有劑量、施打時間不精準等問題衍生,容易引起低血糖而導致昏迷。

除了上述情況外,傳統施打胰島素的注射針劑最小單位是0.5為一單位,但是小病友對胰島素的需求較為精密,若臨床上有更精準的控制病情的治療方法,對病友們來說是一大進步。有鑑於此,林嘉鴻醫師開始研究胰島素幫浦來幫助小病友們,突破施打胰島素所產生的問題。林醫師說,這些小病友們從確診患有第1型糖尿病後,即必須終生施打胰島素,生活不便性就提高,但若有了胰島素幫浦,可有系統化的控制血糖,避免昏迷的狀況產生,也可改善病友們的生理與心理健康。

臨床上,第1型糖尿病會依坦納氏(Tanner stages)分期治療,林嘉鴻醫師解釋,因反應體內內分泌、發育的狀況,胰島素的給予也有差異,醫師應以不同成長階段調整胰島素給予劑量,才能幫助這些在發育中的孩子有效控制病情。而且因為小病友的生長階段並非停滯不前,胰島素的需求量,也因日夜而有不同,像是日間活動量大,胰島素分泌較敏感,低血糖的風險就會增加;夜間活動量低,生長激素分泌旺盛,所以須給予病童劑量較多的胰島素。但傳統針劑給予胰島素的方法較難突破此問題,而現在有了胰島素幫浦,可依不同階段來調整胰島素劑量,而且比傳統方法更精準,無疑是突破傳統治療的瓶頸。

研究並發現,胰島素幫浦的施打劑量,比傳統施打針劑來得低。林嘉鴻醫師進一步說明,利用胰島素幫浦精細打在皮下組織,以連續注射的方式,相較於傳統的以筆針一次性的注射,幫浦注射的吸收效果與生物利用率較高。簡單的說,施打的總劑量下降,大致上可減少25%,同時也降低了低血糖而導致昏迷的風險,經濟上也可減輕負擔。

林嘉鴻醫師提醒,若無降低劑量,可能會影響病友的發育、神經損傷;日常生活方面,仍應依糖尿病友的飲食與運動原則來作息,但目前胰島素幫浦非全自動,病友需輸入攝取糖類轉換數值、設定運動基礎率,幫浦在給予胰島素數值才會趨於精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229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許多人都知道,葉黃素對眼睛健康很重要,事實上,玉米黃素、Omega-3等營養素,也是眼睛健康重要關鍵。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藥師趙順榮表示,眼睛黃斑部中的葉黃素、玉米黃素可幫助對抗藍光傷害,而這兩種營養素必須靠Omega-3油脂,才能順利進入眼睛組織,發揮保健效果。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女性都有經痛的困擾,甚至是月經量很多,因而導致貧血,而若是有這些問題時,可別以為只需要去調經就能改善,因為這些情況有可能是因為子宮肌瘤所導致。臨床上,就有一名年輕的上班族因為經痛且月經量多就醫,結果發現有個5公分子宮肌瘤,在服用藥物治療後,不但子宮肌瘤縮小了,月經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各級學校都在陸續舉行畢業典禮,但是畢業生參加典禮時心情則是百感交集,畢竟一起在校園相處了國高中的三年甚至國小的六年,想到畢業典禮走出校門後,彼此的生活交集也將結束,難免會有不捨的感覺。早期通訊不是這麼便利的畢業典禮,常在會場中見到許多傷心難過的畢業生,除了捨不得分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年6月26日為世界禁毒日,今(2017)年聯合國將世界禁毒日主題訂為:「請先聆聽!傾聽是幫助兒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第一步」。研究顯示,好的家庭功能及親職技巧,是重要且有效的毒品濫用預防策略,衛福部也持續強化青少年毒品濫用之處遇及介入,協助重返社會。二、三級毒品使用年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