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生有4成機率罹癌,7成無家族病史
罹癌人數以3%速度成長,癌症健保支出每年更破千億。有鑑於此,《今周刊》特委請國健署交叉分析國內主要癌症「各期別」的5年存活率,結果顯示,除了肝癌、食道癌,所有癌症只要在第一期以前發現,5年存活率皆高於8成;第四期癌症病患存活率則普遍低於4成,攝護腺癌是唯一例外。
以整體發生個數最多的大腸癌為例,14年確診的第一期病患,5年後仍有93.4%存活,遠高於65%的整體存活率;同年確診的第四期病患,到19年僅12.2%尚在人世。整體5年存活率32%的肺癌,14年發現的第一期個案,5年後有近88%健在;第四期病患則只剩8.4%倖存,存活率不及第一期的十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發生率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累加。同樣以11到15年的年齡別癌症發生率計算,一位新生嬰兒,若活到台灣平均壽命80歲,他終其一生將有4成機率發現某種癌症,而罹病機率的曲線,約莫40歲後逐漸上升。
盤點最新篩檢技術!篩檢率提高,防治效益最高
癌症能否早期發現攸關生死!《今周刊》特訪台灣最常見的10大癌症權威名醫,親授篩檢教戰計畫,並提供最完整大數據算出國人治癌最佳解,以即時阻止癌症發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種癌症的精準篩檢,例如:
以個案數逐年增加的乳癌為例,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建議45歲以上女性第1年做乳房X光攝影、隔年做超音波,或是每年都做超音波、每2年做一次攝影,2種檢查相輔相成能提升篩檢的靈敏度。
針對罹癌數於20年前就達到第一名的大腸癌,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則建議民眾滿50歲,至少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對於早期肺癌,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指出,目前已知最精準的篩檢方式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LDCT),《今周刊》更於2017年以「新國病」為題做封面故事,推廣國人LDCT篩檢觀念。
國人罹癌風險不斷增加,但是「早期發現的癌症」不是絕症,《今周刊》為善盡社會責任,特以「癌症真相」製作本期封面故事,呼籲國人重視身體健康,「正確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精彩報導詳見《今周刊》第1262期〈贏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癌症不再是絕症。
(圖片翻攝網路示意圖)
《今周刊》封面故事連結: https://reurl.cc/MZy6vm
【更多新聞】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醫策會品質認證10年有成 醫學中心參與達9成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昨(28)日舉辦品質認證授證典禮,頒發「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健康檢查品質認證」與「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共37項認證別予去年審查合格之機構。同時特別頒發「10年有成,追求卓越」獎予國泰、亞東、雙和、振興、高醫及奇美等6家機構,表揚醫院這10年來對照護品質的堅持與努力。...
閱讀詳情 »皮膚保溼可防失智? 皮膚科醫師:那只是推測
近來有許多針對預防失智症的研究,根據外電報導指出,加州大學San Francisco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做好皮膚的保溼可能有機會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研究人員解釋,皮膚的狀況變差可能引發全身炎症,而這種炎症與衰老引起的許多慢性疾病有關,研究發表在《歐洲皮膚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the...
閱讀詳情 »孕吐 分泌物變多 下肢水腫 孕媽咪3大困擾
懷孕嘔吐感是正常的現象,不過,大部分都是懷孕初期,但有人懷孕3個多月仍會孕吐且口水變多。敏盛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許明信指出,孕吐與體內賀爾蒙改變有關,心理因素也能造成孕吐,建議孕婦保持好心情,少量多餐,避免吃油膩食物,就能減少孕吐。 為服務孕期婦女照護需求,國民健康署於民國101年4月起,設置孕...
閱讀詳情 »用「雞蛋」製造可抗異株 克服流感病毒突變
傳統流感疫苗可望克服病毒突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翁啟惠特聘研究員與馬徹副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用「雞蛋」製造出可抗異株(cross strain)流感病毒感染的單醣流感疫苗,防禦效果較傳統流感疫苗提升3至4倍,此研究成果已於上個月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