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一生有4成機率罹癌,7成無家族病史
罹癌人數以3%速度成長,癌症健保支出每年更破千億。有鑑於此,《今周刊》特委請國健署交叉分析國內主要癌症「各期別」的5年存活率,結果顯示,除了肝癌、食道癌,所有癌症只要在第一期以前發現,5年存活率皆高於8成;第四期癌症病患存活率則普遍低於4成,攝護腺癌是唯一例外。
以整體發生個數最多的大腸癌為例,14年確診的第一期病患,5年後仍有93.4%存活,遠高於65%的整體存活率;同年確診的第四期病患,到19年僅12.2%尚在人世。整體5年存活率32%的肺癌,14年發現的第一期個案,5年後有近88%健在;第四期病患則只剩8.4%倖存,存活率不及第一期的十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發生率是以「年」為計算單位累加。同樣以11到15年的年齡別癌症發生率計算,一位新生嬰兒,若活到台灣平均壽命80歲,他終其一生將有4成機率發現某種癌症,而罹病機率的曲線,約莫40歲後逐漸上升。
盤點最新篩檢技術!篩檢率提高,防治效益最高
癌症能否早期發現攸關生死!《今周刊》特訪台灣最常見的10大癌症權威名醫,親授篩檢教戰計畫,並提供最完整大數據算出國人治癌最佳解,以即時阻止癌症發展。更重要的是,了解各種癌症的精準篩檢,例如:
以個案數逐年增加的乳癌為例,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黃俊升建議45歲以上女性第1年做乳房X光攝影、隔年做超音波,或是每年都做超音波、每2年做一次攝影,2種檢查相輔相成能提升篩檢的靈敏度。
針對罹癌數於20年前就達到第一名的大腸癌,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則建議民眾滿50歲,至少要做人生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而對於早期肺癌,台大醫學院附設癌醫中心醫院副院長陳晉興指出,目前已知最精準的篩檢方式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檢查(LDCT),《今周刊》更於2017年以「新國病」為題做封面故事,推廣國人LDCT篩檢觀念。
國人罹癌風險不斷增加,但是「早期發現的癌症」不是絕症,《今周刊》為善盡社會責任,特以「癌症真相」製作本期封面故事,呼籲國人重視身體健康,「正確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精彩報導詳見《今周刊》第1262期〈贏得10倍存活率的癌症真相〉,癌症不再是絕症。
(圖片翻攝網路示意圖)
《今周刊》封面故事連結: https://reurl.cc/MZy6vm
【更多新聞】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
相關推薦
快新聞/感佩BNT允出售疫苗 陳時中:盼完成先前500萬劑合約簽署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首度證實,我方向德國購買500萬劑BNT疫苗走到最後簽約階段,卻因中國介入生變;路透社今報導指出,德國BNT發布聲明回應「會提供疫苗給台灣」。陳時中下午於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我們當然歡迎」, 他對BNT願協助世界終結疫情、展現人道醫療情操,表達感謝與感佩,希望能與BNT排...
閱讀詳情 »蔬食者也可以吃的「鹹酥雞」?最厲害的「植物肉料理」食譜公開...
為何要吃植物肉? 很多人會提出這個疑問,就是都吃素了為什麼還要吃假的肉?更何況植物肉屬於高度加工食品,吃了應該會造成身體不少的負擔吧? 不過想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些植物肉不見得不好,因為不管是味道、口感、甚至營養價值,其實都是可以跟真的肉相互比較的。我們都是葷轉素,老實說剛轉素的時候,真的會非常想念肉...
閱讀詳情 »誰說吃素只能吃菜?!蔬食者有了不一樣的選擇,料理食譜完整揭密...
「植物肉讓我們有了不一樣的選擇」— 《植物肉百搭料理》小野 曾經有個朋友問我:『既然都決定吃素了,為什麼還要吃什麼植物肉呢?』 當時我簡單的回答他:『吃植物肉一方面不會傷害到動物,另一方面又能夠吃到肉的口感,這樣不是很棒嗎?』而後他又問:『你這樣不就沒有真心想吃素,還是會想吃肉不是嗎?』...
閱讀詳情 »想嘗試吃素又放棄不了肉?2道「植物肉料理」食譜公開...葷轉素不再困難!
「讓未來世界變成Vegan World」— 《植物肉百搭料理》鹿比 過去我真的超愛吃牛排、豬排,幾乎是每天一定會攝取的肉類,甚至會覺得如果沒有吃到,就等於當天沒有享受到好吃的美食。 圖片中有幾個0038?考你的智商有多少? 然而踏進蔬食這個世界之後,卻讓我整個人生大轉變,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