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心雜音不一定是心臟病 應超音波確診

有心雜音不一定是心臟病 應超音波確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陳姓女嬰出生時,因呼吸容易喘,醫師聽診後發現心雜音,轉小兒心臟科檢查,透過心臟超音波發現,她的心室中膈缺損及心房中膈缺損,也就是先天性心臟病的一種。衛福部豐原醫院小兒心臟科醫師林聖哲表示,有心雜音不見得就有心臟病,小兒心臟科醫師可以初步判斷是否為良性心雜音,不少先天性心臟病童是因為門診或打疫苗聽診,發現心雜音才進一步檢查出心臟問題,不過並非所有心臟病都會有心雜音。醫師特別提醒,如果父母親或者家中小孩有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罹患心臟病機率就會倍增。

先天性心臟病 未滿一歲死亡率最高

先天性心臟病以心室中膈缺損最多,接著是心房中膈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法洛氏四重症肺動脈狹窄及大血管轉位等等。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大約每一千名新生兒有1-2位,在未滿一歲的死亡率最高。

兄姊若有心臟病 新生兒罹病率倍增

林聖哲醫師指出,先天性心臟病是胎兒心臟發育過程中發育不正常所導致,出生即存在的心臟構造異常,大約每一千名新生兒中就有8-10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比例在1%以內,但如果母親或兄姊中有一人有心臟病,新生兒心臟病機率倍增到2%,若母親或兄姊中有兩人罹患心臟病,新生兒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就提升到5%。

呼吸急促、發紺 恐是嚴重先天性心臟病

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常較早出現症狀而被發現,如呼吸急促、發紺、成長不良、心臟衰竭等等。輕微的先天性心臟病在臨床上可能一點症狀都沒有,症狀會隨著時間才慢慢出現。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先天性心臟病,少數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幼兒需服藥減輕心臟負擔,甚至早期以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心臟外科介入治療,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臟病需要長期追蹤病情變化,視病況給予適當治療。

心超檢查 無痛且無放射線

心臟超音波檢查是非侵入性、沒有放射線、也不會疼痛,是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的利器之一。主要可以檢查心臟結構、以及檢查血管、瓣膜、心臟功能是否有異常。新生兒的心臟超音波檢查率大約在四成左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50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大腸直腸癌發生率位居全國癌症前三名,早期無明顯症狀,因此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須施以手術治療。現今醫療技術發達,除了傳統開腹手術之外,新型微創手術如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以手術傷口小、疼痛度低、恢復期短等優勢成為治療大腸直腸癌的新趨勢,其中達文西手術又可說是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Delta病毒株來襲,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保護孩子?根據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兒科傳染病專家卡米爾·薩貝拉(Camille Sabella)醫學博士指出,預防病毒的最佳方法是接種疫苗,若是孩子太小不能接種疫苗,可以做的是確保其他能接種疫苗的人都完成接種,並鼓勵孩子做好防疫措施才能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新北市幼兒園群聚事件已經累積29人確診,今天新增2個案雖然Ct值分別為14.5、19,為剛遭感染,傳染力較高,但都在原先匡列中,對社區影響小。 ▲新北板橋幼兒園群聚事件已經累積29人確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依感染人數來看,確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件目前累計29人染疫,擴及板橋某社區大樓,台大醫院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該大樓恐有兩條傳播鏈,一為裝修工人,一為埃及確診住戶,發病日距離幼兒園群聚約15至20天,估計已傳染第3波。 台大醫院9月10日舉辦「幼兒園新冠病毒之Q and A」線上記者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