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服用巴金森氏症藥物 日常飲食怎麼吃?

服用巴金森氏症藥物 日常飲食怎麼吃?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巴金森氏症是盛行率僅次于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病,每千人就有1-3人會罹患巴金森氏症,平均發病年齡接近60歲,50歲以前發病屬於早發型。根據資料顯示,60歲以上者盛行率1%,80歲以上者爲2%,顯見「老化」是導致巴金森氏病的最主要危險因素。

巴金森氏症 動作緩慢為診斷要件

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是腦神經退化疾病,因製造多巴胺細胞退亡,導致靜止性手抖、全身僵硬、動作遲緩等動作症狀,臨床上診斷的要件是動作緩慢;但因爲一般認爲老人本來動作緩慢,所以患有巴金森氏症時常被忽略。

而除了緩慢,老人憂鬱是另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通常被診斷巴金森氏症的前 20年或出現動作障礙前,就先有嗅覺障礙、自律神經失調、便秘、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等非動作症狀。

巴金森氏症用藥 非越少越好

當確診爲巴金森氏症,一定要按醫囑用藥,林志豪醫師說明,巴金森氏症用藥不是越少越好,適量才能延緩病程,因爲根據研究,巴金森氏症延緩用藥並不會延宕用藥的併發症,相反的,任意暫停服用會影響其生活品質,即使病程已達第五期需臥床,也不要中斷用藥,因爲僵硬的症狀會讓病患不舒服。

巴金森氏症藥物與飲食 搭配4原則

巴金森式症藥物與飲食的搭配妥適才能確保藥物的效用,應注意四原則:

第一、含左多巴的藥物(Sinemet,Madopar)可以在餐前或餐後15-30分鐘服用,勿飽食後馬上服用,以確保藥物能發最大的效用。

第二、要攝取足夠但不過量的蛋白質,因飲食中過量的蛋白質和脂肪,都會降低藥物的效果,故應避免高脂肪和過高蛋白質的食物。

第三、植物性蛋白質較動物性蛋白質佳,其中豆類的蛋白質含量約是碳水化合物的五分之一,較適合巴金森症患者食用,且植物油較動物脂肪容易消化較不會影響到藥物的作用。

第四、食物中的維生素B6會加速代謝藥物的作用,切忌過量補充,或吃太多富B6的食物。

切勿迷信營養補充品 這些都無助延緩病程

面對巴金森氏症,按醫囑用藥和規律運動是最好的方式,運動已被證實爲一種能改善巴金森病患者動作表現及走路平衡的非藥物治療,也能促進多巴胺分泌。林志豪醫師提醒,病患不要迷信坊間宣稱可延緩病程的營養食品,例如:維他命E、銀杏、和其他抗氧化劑如谷胱甘肽等都無助延緩病程。

【延伸閱讀】

產後媽媽不性福? 3招找回自信心!

天氣冷熱變化大 吳宛容中醫師教你辨認心臟病四警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89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還記得小時候網路不發達、智慧型手機還未普及時,下課和三五好友一起打鬧、到柑仔店買零食的時光嗎?那時候簡單的小玩具、零嘴都能讓孩子開心上一整天,也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珍貴回憶!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最近3個月內「懷舊玩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0)日境外移入新增3例個案,分別由羅馬尼亞、孟加拉、英國入境,當中2人曾經接種1劑牛津AZ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時發布,8月13日至19日境外移入個案,感染病毒株都是新冠Delta病毒。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8月13日至19日境外移入中,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82歲的退休老先生,平常身體健朗,但因發現肝臟有一大顆肝腫瘤而入院安排手術,卻在住院中發生急性心肌梗塞併呼吸衰竭,經心導管檢查後發現為嚴重之狹心症。因為其冠狀動脈阻塞非常嚴重及複雜,加上術中風險極高,最後由心臟內外科團隊共同合作,在小型葉克膜PCPS的支持下,順利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最近多雨高溫,突如其來的驟雨,常讓人變成落湯雞,讓鞋襪浸水,不少人因此罹患香港腳,又癢又痛。皮膚科醫師提醒,想要除黴菌、止癢,必須對症下藥,至於泡熱水、泡醋、泡鹽水、泡啤酒、老薑、茶樹精油等網友偏方,則不可嘗試,以免讓症狀惡化。 台灣天氣溼熱香港腳盛行率高 研究指出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