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未來1周全台高溫溼熱 戶外工作善用「奉茶行動」APP

未來1周全台高溫溼熱 戶外工作善用「奉茶行動」APP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為防堵本土疫情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全民務必戴好口罩、勤洗手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共同對抗疫情。但在炎炎夏日進行戶外工作,除做好防疫外,也要謹慎避免熱傷害。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今(28)日天氣高溫炎熱,且未來一周各地降雨機率高,易處於高溫溼熱環境,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戶外工作者經常得在高溫戶外工作、活動,所處高溫環境中溼度增加,會影響身體流汗功能,排汗散熱的效果也會降低,如果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可能進而引發中暑、熱衰竭。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事業單位可利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設置的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查詢所處地點的熱危害風險等級,而辛苦的戶外工作者,可依照以下預防熱傷害4招,視天候狀況採取預防措施:


1.適時補充水分


.在炎熱的環境中,不論活動程度為何,都應隨時喝水,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
.注意尿量及顏色,若尿量減少、顏色變深,表示體內水分不足。
.避免飲用酒類飲品。


2.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溼度與身邊夥伴狀況


.隨時關注氣象及氣溫溼度的變化。
.注意作業時間,戶外工作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時段。
.作業環境提供遮陽、採用隔熱與通風設備,並營造涼爽的休息場所。
.避免密閉環境,並保持空氣流通,並隨時注意身邊夥伴狀況。


3.做好個人防曬措施


.作業服儘量以穿著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
.作好防曬措施,戴遮陽又通風的帽子。


4.注意個人健康狀態


.注意使用可能會誘發中暑之藥物,包括增加產熱(如甲狀腺素)、或增加水分流失(如利尿劑)等之藥品。
.從事高溫或高溼度環境之作業者,應進行職前與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


國民健康署建議如戶外工作者或有找水需求的民眾,可以透過「奉茶行動」APP,快速且方便找到最近距離的奉茶站(目前全台已設置超過7千站),以減少塑膠瓶的使用,能解渴又兼做環保;另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傳茶包局部熱敷消除黑眼圈 看似有效卻可能引發過敏
▸產後漏尿不敢陪孩子跑跳玩耍 私密處修整重拾親子時光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忙了一整天,滿腦子都是報表、數據,心煩意亂的,腦子不想再轉,可又不知道為什麼總也停不下來,怎麼辦?快來試試這一個神奇的方法吧!! 圖片來源:1 2 閉目養神是我國民間一種調養精神的簡單有效的方法。 中醫學認為,神氣對身心健康關係重大。神的充耗關係到人的壯老,神的得失也關係到人的昌亡。所以,...

閱讀詳情 »

北京一名老中醫已經93歲了,他至今都沒有退休,不僅要來自給全國各地的病人看病,還經常參加各種日會議,每天精神矍鑠,滿面紅光,從不知疲憊... 圖片來源 據他說,他30多歲的時候,因為白天來看病的人很多,到了晚上他就特別疲憊。 於是他夫人給他熬了一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3個月後他的精力明顯比以前好很多...

閱讀詳情 »

翻拍自sharify   A型血:提高免疫力 注意保暖健康優勢:身體比較靈巧,忍耐能力很強,所以平時不會經常受到疾病困擾,亞健康幾率也會降低。健康劣勢 1、血液黏稠度在各種血型中,最容易升高。(健康隱患:腦梗塞)2、血小板黏附率明顯高出正常對照組。(健康隱患:偏頭痛)3、末梢血...

閱讀詳情 »

圖源 說實在的,沒有看這篇文,小編都不知道該改變自己的飲食了...前些天長出了幾顆在手上,還能擠出水來...!!分享給身邊的人看看吧! 汗皰疹是一種濕疹類的皮膚病,症狀為患者手或腳上長出小水皰。它是急性、難以根治的皮膚病,且容易反覆發作。汗皰疹好發於手指、手掌和腳底,忽然發病之時常伴隨著強烈的搔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