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未來1周全台高溫溼熱 戶外工作善用「奉茶行動」APP

未來1周全台高溫溼熱 戶外工作善用「奉茶行動」APP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為防堵本土疫情擴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全民務必戴好口罩、勤洗手及保持適當社交距離,共同對抗疫情。但在炎炎夏日進行戶外工作,除做好防疫外,也要謹慎避免熱傷害。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今(28)日天氣高溫炎熱,且未來一周各地降雨機率高,易處於高溫溼熱環境,營建業、漁業、農業、運動員等戶外工作者經常得在高溫戶外工作、活動,所處高溫環境中溼度增加,會影響身體流汗功能,排汗散熱的效果也會降低,如果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可能進而引發中暑、熱衰竭。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事業單位可利用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設置的熱危害預警行動資訊網查詢所處地點的熱危害風險等級,而辛苦的戶外工作者,可依照以下預防熱傷害4招,視天候狀況採取預防措施:


1.適時補充水分


.在炎熱的環境中,不論活動程度為何,都應隨時喝水,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
.注意尿量及顏色,若尿量減少、顏色變深,表示體內水分不足。
.避免飲用酒類飲品。


2.注意作業環境的溫度、溼度與身邊夥伴狀況


.隨時關注氣象及氣溫溼度的變化。
.注意作業時間,戶外工作避開中午太陽直曬的時段。
.作業環境提供遮陽、採用隔熱與通風設備,並營造涼爽的休息場所。
.避免密閉環境,並保持空氣流通,並隨時注意身邊夥伴狀況。


3.做好個人防曬措施


.作業服儘量以穿著寬鬆、透氣而顏色較淡的衣服。
.作好防曬措施,戴遮陽又通風的帽子。


4.注意個人健康狀態


.注意使用可能會誘發中暑之藥物,包括增加產熱(如甲狀腺素)、或增加水分流失(如利尿劑)等之藥品。
.從事高溫或高溼度環境之作業者,應進行職前與定期的身體健康檢查。


國民健康署建議如戶外工作者或有找水需求的民眾,可以透過「奉茶行動」APP,快速且方便找到最近距離的奉茶站(目前全台已設置超過7千站),以減少塑膠瓶的使用,能解渴又兼做環保;另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網傳茶包局部熱敷消除黑眼圈 看似有效卻可能引發過敏
▸產後漏尿不敢陪孩子跑跳玩耍 私密處修整重拾親子時光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台中市日前出現1例境外移入腸病毒重症病例,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特別到國小教導小朋友正確洗手步驟,防止腸病毒傳染以及保護民眾健康。台中市副市長黃國榮在南屯區惠文國小所舉辦的「擊退腸病毒、贏在常洗手」校園宣導活動中,變身為跆拳道高手,教小朋友正確洗手步驟,防止腸病毒傳染。他並告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老年人吃糊糊爛爛的食物助消化?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現象?吃銀杏防失智?老年人照顧的觀念中充斥著許多迷思,據國內調查,民眾常見錯誤認知,吃喝(飲食、保健品)拉撒(排便狀況)睡各種面相都有,不警覺或是過當照顧,恐讓老年人陷入健康風險!《康健雜誌》針對全台1075位年滿20歲的民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毒澱粉危害民眾健康甚鉅,各縣市衛生局持續針對相關食品業者進行稽查,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已稽查十三家澱粉廠,回收近二萬公斤毒澱粉,且將於一週內銷毀。另外,包括粄條、肉圓、黑輪、粉圓、豆花、粉粿、芋圓及地瓜圓等八大類食品業者,應於店內張貼澱粉原料廠提供的安全證明,衛生局並將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2013年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於5月4至5日舉辦,國內外專家針對頭頸部腫瘤治療趨勢與發展,包括手術治療及重建、化療、放射治療,以及最新的標靶治療等議題深入探討,此次年會更強調,朝向「預防醫學」做起才是降低頭頸癌發生的根本之道。藉由專訪國內耳鼻喉外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