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末期失智的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

末期失智的最後一哩路 安寧緩和醫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高雄醫學大學陳炳仁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發現,台灣失智患者生命最後一年,接受管灌餵食、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心肺復甦術急救及洗腎之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尤其是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心肺復甦術急救風險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陳炳仁醫師呼籲衛福部應積極提昇社會大眾及醫療人員對末期失智之認識,推廣以舒適為目標的安寧緩和療護,並修改健保啟動失智安寧的收案條件。

末期失智多認識 安寧醫院好推動

陳炳仁醫師分析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台灣失智患者生命最後一年,有高達七成接受過管灌餵食、六成曾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療,三成曾執行心肺復甦術急救,近兩成仍在洗腎,比率遠高於歐美先進國家,在亞洲國家中也偏高。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呼籲失智症家屬及早與家人討論全程照顧計畫,期能提供失智家人好品質的照顧以及圓滿的善終。

末期失智接受急救與維生處置 反而在生命終點受盡折磨

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經校正年齡、性別及共病因素後,失智病人接受氣管內管插管、呼吸器治療及心肺復甦術急救的風險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這些治療幾乎集中在過世前一個月,在接受急救與維生處置後,失智患者並沒有因此順利存活,反而是在生命終點受盡折磨。

湯麗玉秘書長表示,既使台灣健保從2009年開始將失智者納入安寧療護服務對象,至2013年底為止接受安寧療護的失智者僅佔總人數的1.64%,其中很多人是因為同時罹患癌症才會接受安寧療護,在沒有癌症的失智症病人,既使接受安寧療護後,仍有高比率接受維持生命治療。這代表著國人與醫療體系中,對比癌症較不能接受失智症是個會導致生命末期的重大疾病,因此傾向積極救治。

失智比例升高 安寧醫療需推動

近年來,民眾已逐漸能接受癌末病人不進行過度的維生治療,轉而能接受以舒適為目標的安寧緩和療護。失智症同樣是威脅生命、導致死亡的重大疾病,民眾與醫療人員都還沒有充足的認知,及時採取安寧緩和療護來照顧失智患者。陳炳仁醫師建議,台灣應提升社會大眾與醫療人員對失智症晚期真實樣貌的理解,從而改變對於人工營養與水分、抗生素治療、症狀控制等面向的認知,做出睿智的醫療照護選擇。

另外,目前健保失智安寧療護的收案條件並不適合失智患者,跨領域的專家皆認同應該需要修改健保的失智安寧收案條件,這是健保署應立即著手研議的事項,未來才能夠讓家屬與臨床人員有更清楚的標準依循,增加服務提供的對象數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8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衛生福利部103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另依據國民健康署102~103年調查,18歲以上民眾高血壓盛行率為23.7%,以103年底全國18歲以上人口估計,亦即平均每4個人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高血壓失控除了是造成主動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41歲的譚小姐是媒體工作者,每天工作用眼將近12到18小時,日夜顛倒的作息讓她眼壓破表而罹患青光眼。另一位已屆更年期的張女士,則是經常性無預警的胸悶頭痛,卻又一直找不出病因,直到進行眼底檢查,才確診青光眼。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表示,台灣有將近32000位青光眼患者,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半月板位於股骨和脛骨間,是膝關節內的纖維軟骨,具有穩定關節以及吸震分散壓力等功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陳嘉弘指出,半月板若出現損傷,不但會使患者出現疼痛腫脹等症狀,也會限制膝關節活動度,使得關節不穩定。 半月板損傷後出現軟腳 本體感覺缺失導致 臨床上,曾有1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一的小玲,三餐吃得少、也不喜歡吃蔬菜,身高僅142公分、體重33公斤,比同學都嬌小,媽媽擔心孩子長不高,帶到醫院營養諮詢門診。經過營養師提供每日食物攝取量及運動建議,在1個月內,小玲的身高就增加1.2公分。 營養不良造成生長遲緩 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侯沂錚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