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東滇仁波切來台換膝關節 機器人手臂立大功

東滇仁波切來台換膝關節 機器人手臂立大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第九世「法主」來台指名他   機器人膝關節置換術立大功

印度拉達克地區第九世「法主」東滇仁波切日前來台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引發信眾熱烈討論。東滇仁波切因年事已高,加上長年打坐修行,雙膝已罹患嚴重退化性關節炎,就連行走都會引起疼痛。由於印度仍只有傳統人工關節手術的醫療技術,在因緣際會下,東滇仁波切遠渡重洋,飛至台灣做「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術後半天就能下床走路,恢復狀況相當良好,讓他十分肯定主治醫師吳濬哲的醫術,還特別致贈了一尊藥師菩薩表達謝意,更於術後第十天直赴香港主持三天弘法法會,第十四天便回到印度,長途旅程中均行動自如。

機器人膝關節置換術   降低侵入性傷害、恢復期短

收治東滇仁波切的骨科診所院長吳濬哲醫師表示,經由X光與電腦斷層的精密檢查後,確診其雙膝關節已嚴重退化與磨損,便建議進行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相較傳統人工膝關節手術,機器人關節置換術具多重優勢,在術前能透過電腦模擬受損部位的3D模型,幫助擬定精準的術前計畫 ; 於術中可發揮導航系統功能,輔助醫師精準計算關節壓力及定位、避免誤差,並只針對患處作磨除,除了減少不必要的組織傷害,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韌帶與神經部位。

傷口小、復原快   有助提升術後生活品質

吳濬哲醫師進一步說明,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因傷口較大,需於前2至3天在傷口處安插引流管,無論是稍加活動或下床行走都十分不便,且需6至7天的住院復原期 ; 相比之下,進行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最快當天就能下床行走活動,經過2至4週康復後,除了基本上下樓梯外,下蹲、盤坐都不是問題,整體而言大幅縮短恢復時間,提升患者術後生活品質。

日常注意關節保養   遇到問題及早就醫

「就算是優良精準的機器,日復一日運作也有產生耗損的一天」,吳醫師提醒民眾,關節保養應從日常生活做起,除了培養運動前的暖身習慣,經常按摩、注意關節保暖,也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此外,也應注意避免提過重物品或長期維持固定姿勢,避免關節的耗損。一旦發現自身有關節不適或疼痛的症狀,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諮詢及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遠離相關疾病之苦。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2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肺癌在台灣罹患人口眾多,相關醫療藥物也不斷更新改良,無論是標靶或化療至今都已有高度發展且治療選擇多元,但仍有不少患者對化學治療有錯誤觀念及迷思,導致發生排斥治療、甚至拒絕用藥治療的個案,因此,錯失抗癌關鍵時機讓癌細胞加速成長,最終引發病情惡化,提早走向生命的終點,令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元宵節來了,大家都會吃些應景的湯圓,除了有甜的芝麻、紅豆與花生湯圓,還有鹹湯圓也很美味;不過,湯圓的熱量很高,最好是淺嚐即可,尤其是客家鹹湯圓,吃一碗就等於吃一餐的熱量,那餐就不宜再攝取其他食物了! 客家鹹湯圓材料多 10顆紅白小湯圓有70大卡 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李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傳統心導管治療心律不整,輻射暴露時間平均26分鐘,但兒童器官發育不全,可能造成危害;台大兒童醫院引進「無輻射線心導管3D立體定位系統」,目前已治療10名病童,輻射暴露時間平均3秒,其中4名完全零輻射,大幅提升治療安全。 冷燒治療 心律不整治好了 15歲的梁同學,從小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是否有過吃撐了的經驗?尤其最近春酒一攤接一攤,美味佳餚當前,難免會貪嘴,吃多了大魚大肉,胃腸就會拉警報!中醫師建議,飲食多節制,是避免吃撐的重要原則,若是出現腸胃不舒服,也可按壓胃經來緩解。 吃多大魚大肉和甜食 腸胃會不消化 各行各業都已經開工,但是沒有過十五元宵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