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染新冠恐出現長期不適 盤點「常見身體症狀」

染新冠恐出現長期不適 盤點「常見身體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從2020年開始,短時間內迅速席捲全球。回顧國內,維持一年以上的防疫佳績,也終在2021年5月開始爆發疫情,至今確診者2萬1千餘人,853人死亡。2021年3月起,國內開始急起直追施打疫苗,至今疫苗覆蓋率第一劑為83.19%、第二劑77.62%、第三劑為46.63%,因全民加上醫護努力,藥物及治療方式的發現,讓我們得以從去年面對疫情及重症的恐慌中逐漸走出來。

染疫COVID-19後 恐出現長期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任杜明晃指出,目前已有文獻顯示,即使非重症患者,在染疫後也會出現長期症狀。據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定義,新冠患者大多在12週內完全康復,但若解除隔離後且自染疫起12週,仍持續存在症狀且無法以其他原因解釋,則稱之為Long COVID。

感染症狀不限於呼吸道 常見症狀有這些

如上述COVID-19感染症狀不限於呼吸道,因廣泛的全身性發炎及免疫反應,症狀多為非特異性,在單一專科有時不易引起注意,常見症狀有胸悶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另有極易倦怠,疼痛或肌肉痛,頭痛或周邊肢體麻木,掉髮或皮膚出疹。有些患者會出現「腦霧」,即無法專心,認知功能異常,暈眩等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醫療團隊整合 讓力量更強大

因染疫後患者潛在可能的需求,健保署規劃辦理「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至今全國已有超過90家醫院開辦。對於符合Long COVID有需求的民眾,給予一站式跨科別跨職類的評估與服務。在對此一百年罕見疫情後遺症的標準治療問世前,用團隊支援必能提供超越單一科別的服務,讓民眾不再獨自面對染疫後的辛苦,期盼早日恢復原本正常的生活。

【延伸閱讀】

南韓單日確診42萬、重症破千 專家:台灣「不會」步上後塵

BA.2成全球主流病毒株,怎麼防? 專家籲「追加劑」為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姐妹們都知道其實身體有很多穴道,那些穴道會影響神經和淋巴腺的運作,適當的按摩可以幫助身體新陳代謝,或是自我修復~特別是胸部發育,如果是想讓咪咪長大,除了食補之外,加上按摩可以幫助胸部增加1-2個罩杯喔~老祖宗智慧的留傳不是沒有道理的呢~姐妹們,想要夏天穿bikini,V領也可以抬頭挺胸,就趕快這裡學...

閱讀詳情 »

許多食材原本色澤就不好看,有些是在加工後失去原有的顏色,因此食品加工業者為了使產品賣相更好看,常會使用漂白劑,多用於金針、果乾、脫水蔬菜、蝦、貝類、蜜餞等。★亞硫酸鹽類 漂白劑主要為亞硫酸鹽類,具有漂白、防止食品產生褐變、抑菌的功效,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物。雖屬低毒性,但部分人可能會對亞硫酸鹽產生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當長期姿勢不良,再加上先天體質,便容易引發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和骨刺等脊椎問題。一名19歲的女高中生就因脊椎側彎高達50度,不僅外觀有明顯高低肩,若不積極治療,還有可能造成側彎弧度增加、造成心肺壓迫等後遺症。因此,在三軍總醫院骨科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3D術中O型臂導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