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降低潰瘍復發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降低潰瘍復發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42歲男性上班族因上腹痛進行胃鏡檢查,發現有十二指腸潰瘍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臺南市安南醫院消化科主任施長碧醫師指出,可藉由標準三合療法治幽門螺旋桿菌,同時降低潰瘍的復發。

多數症狀輕微 但仍可能危及生命

好發於20~40歲的十二指腸潰瘍是很常見的胃腸道疾病,指的是十二指腸的黏膜層或鄰近組織受到胃酸和消化液侵蝕,造成胃腸道黏膜受損和潰爛。施長碧醫師指出,大部份為輕微的症狀和損害,但若胃酸滲透到深部組織(如血管)時,可能引發大出血合併休克現象而危及生命,需要進行緊急內視鏡止血術處理。
發現幽門螺旋桿菌 消化性潰瘍治療有了革命性的進展
十二指腸潰瘍大多是良性病變,很少有惡性腫瘤發生。治療上以往認為「無酸即無潰瘍」的觀念,使得治療著重在胃酸控制,雖然新藥相繼發明,能夠有效抑制胃酸,也縮短潰瘍癒合時間,但治療後,每年仍有70~80%的復發率。直到1982年,澳州醫生發現並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旋桿菌後,改變了消化科學界對消化性潰瘍的觀念與治療方式。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1~2%發展成胃癌

目前有「屋頂漏雨」的假說,認為幽門螺旋桿菌侵襲胃壁黏膜(如同屋頂有破洞般),加上產生過多的胃酸與胃蛋白酶時(同時遭遇下雨般),兩者同時存在就會產生潰瘍(屋頂漏水)。只要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就可降低潰瘍復發率。施長碧醫師指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有10~20%的風險發展為消化性潰瘍,有1~2%會發展為胃癌,因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後,也能降低致癌風險。

標準三合療法治幽門螺旋桿菌

一般使用標準三合療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即一種抗潰瘍藥物加上兩種抗生素。雖然近年來隨著抗藥菌株的比例增加,但除菌率仍可達82~95%。使用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時,有時會有頭暈、頭痛、腹痛、噁心、嘔吐、腹瀉、長舌苔、口中味覺遲鈍、苦味、過敏等副作用,若是無法忍受副作用,尤其發燒及皮疹發生就必須停藥,並回門診或急診由醫師處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2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50歲吳女士,近年特別容易感到喘,原本爬兩層樓才會喘,前陣子到市場買菜也會喘不過氣,就醫檢查發現是罹患慢性栓塞性肺高壓,即使接受動脈剝離術仍未好轉,所幸使用新藥治療,終於成功擺脫呼吸器。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是一種罕見疾病,估計全台罹病人數不到千人,患者通常難以發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五十多歲的張太太在去年三月做乳癌篩檢後發現罹患三陰性乳癌,經由手術切除及化療和電療之後,目前定期在追蹤;醫師則是提醒,由於三陰性乳癌在療程之後沒有其他藥物治療,除了定期追蹤檢查之外,更需要改善生活習慣,必須要低脂飲食,睡眠要充足,而且要多運動及曬太陽。 er、pr與h...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一名五、六十歲婦人為了顧身體,經常會吃中草藥,沒想到竟造成肝發炎,肝指數飆高到三千多,並且還出現黃疸;這名婦人在出現身體不適時,先是在地區醫院看診,之後又轉診到醫學中心,但是卻因為進行肝穿刺切片檢查引起併發症,病況不但沒有獲得改善,並且還因為併發症而身亡。 患者沒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工商業社會,凡事講求效率,致使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因而很多人會依靠喝酒來舒壓,再加上醫療進步,壽命越來越長,吃的藥也越來越多,都使得肝臟承受很大的負擔;因為酒精與藥物都需要靠肝臟來代謝,長久累積下來,就容易產生肝病,甚至有可能進展到脂肪肝、肝硬化與肝癌。所以,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