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樓梯爬到險暈厥!自體免疫疾易併發肺動脈高壓 1招自測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爬樓梯喘到差點暈倒! 竟是肺動脈高壓

52歲的張小姐,平時常跑各地傳福音,雖然是自體免疫疾病乾燥症患者,但上下三、五樓樓梯從不是問題。後來她發現自己行動力不如從前,爬一層樓就喘呼呼,有一次為了趕時間甚至爬樓梯爬到差點暈倒,就醫檢查後發現她肺動脈平均壓力竟然高達44mmHg。

收治案例的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宋思賢主治醫師指出,正常的肺動脈平均壓力,從右心導管檢查出的數值應該在20mmHg以下,只要超過25mmHg就屬於肺動脈高壓,超過40mmHg就是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張小姐後來在健保藥物合併治療3個月後,肺動脈壓力才回降到33mmHg,得以繼續日常生活。

樓梯爬到險暈厥!自體免疫疾易併發肺動脈高壓 1招自測風險

五大症狀「喘咳血腫暈」 自體免疫疾病女性風險高

醫師表示,紅斑性狼瘡、硬皮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女性患者是肺動脈高壓高風險族群,五大症狀包括氣喘、咳嗽、咳血、下肢腫脹、暈厥,若沒接受妥善藥物治療,近半數很可能在2.5年內死亡。

宋思賢醫師解釋,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很可能攻擊到肺動脈的內皮細胞,造成內皮細胞受損,間接使得平滑肌細胞不停地增生,造成血管徑變小,肺血管阻力因而增加,因此右邊的心臟壓力就會上升,造成功能上的影響,出現右心肥大的表現,嚴重可能造成心衰竭的發生。

肺動脈高壓需跨科治療 「PK小綠人」走路看端倪

肺動脈高壓需要透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右心導管等檢查確診,臺北榮民總醫院就相當擅長風濕免疫科與心臟內科跨科別合作確診及治療。高風險群建議做個「PK小綠人」自我評估,從簡單過馬路就能看出端倪。

宋醫師說,風濕免疫科醫師一旦在臨床上發現病人有活動性氣喘的現象,就會轉介到心臟科,做完檢查後,排除藥物與疾病的影響才能確診,再視病人情況單純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或是需要合併使用肺動脈高壓藥物。

「當你的步行距離沒辦法很從容過馬路的時候,表示你的身體可能真的有相當程度的臨床問題。」宋醫師指出,正常情況下,行人綠燈閃爍時間內,應該要有充裕時間,能安全從容地過馬路。PK小綠人的概念,就是提醒民眾若過馬路有活動性氣喘問題,就該警惕並且就醫,找出原因。

醫籲配合檢查 早期發現治療

肺動脈高壓堪稱心臟的癌症,建議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應該定期接受心臟超音波檢查。醫師呼籲,若有需要右心導管等侵入性檢查時,勇敢接受,提早發現並妥善治療,平均存活率可超過7年以上。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地中海地區居民三高、肥胖率及失智症比例都非常低,研究發現,是他們的飲食方式造就這樣的成果。張益堯營養師表示,地中海飲食油脂比例高,佔40%,只要把握3大原則:選好油、優質蛋白質、抗氧化蔬果,就能吃出健康。張益堯舉例,生活中常見的花椰菜、玉米筍、紅、黃甜椒簡單汆燙後,淋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開始在臉書成立粉絲團,只是為了服務每 3 個月回診一次的病患,沒有想到大家這麼捧場。」國軍臺中總醫院腎臟科醫師張立建拿出平板電腦點開臉書,找出慢性腎臟病分期圖表開始跟病患說明。今年 4 月才成立的「太平常腎軍」臉書粉絲團,由張立建和一位個案管理師負責維護,每個月有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再怎麼懶惰也能持續!早上的5分鐘美掃除。用「美掃除」來維持住家和體型,第一步就是學會打掃的基礎:「撢」、「掃」、「擦」。即便只在早上做5分鐘的打掃,就足以讓頭腦和身體清醒,保持房間的整潔。了解打掃的基本原則後,就來準備邊掃邊瘦吧!詳細解說在打掃的同時,一邊集中緊實手臂、背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男歡女愛激情常有,正確避孕,避免人工流產風險!每逢假日、節日過後的1、2個月,婦產科總會出現因意外懷孕而就診的民眾,北榮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黃貞瑜指出,門診常見年輕男女不知道事後避孕藥要24小時內吃,吃完更誤認可連續進行第二次無防護性行為。她提醒,若保險套外漏或破裂等意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