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標靶治療再延伸 胃腸道基質瘤不可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62歲的男性,因不明原因胃口不佳,半年內就暴瘦了20多公斤,剛開始一度懷疑自己得了胃癌,但為了參加兒子婚禮而延遲就醫,當時已是瘦如柴骨、嚴重營養不良,到醫院檢查時才驚覺,胃的上半部已經長了一顆大小約20公分的腫瘤,經切片、穿刺檢查後才確診已是第四期的胃腸道基質瘤合併肝臟轉移。

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部主任張宏基表示,雖然手術切除是胃腸道基質瘤最佳的治療方式,但該病患的腫瘤位於胃部上方的賁門且腫瘤較大,不建議採取手術切除,因此,與病患溝通後,決定先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約三個月的時間,患者的腫瘤已縮小到約7公分大小,舒緩患者不適,也終於能以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仍持續用藥控制中。

張宏基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胃腸道基質瘤目前在台灣的罹病率約每百萬人有15人,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但近年來因為醫界對該疾病的認知日漸普及,確診率也大為提升。不過由於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不少患者仍是因為腹痛或血便來醫院就診,透過胃鏡、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胃腸道基質瘤。

在過去,胃部較大腫瘤通常是全胃切除,不僅造成病患生活上不便,有些還會有併發症、營養不良等情形發生。隨著現代醫學進步,目前已有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可用於無法接受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病患,但醫師表示,無論是原發性或轉移性基質瘤,還是以手術切除為最主要治療方式,並在術後佐以藥物輔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另外,面對高復發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術後應定期追蹤回診檢查,並接受藥物輔助治療,在臨床上,可更有效降低八成的胃腸道基質瘤復發風險。目前衛生福利部更將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從一年提高至三年年限,只要符合下列條件: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5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50HPF)或腫瘤破裂,即可申請。

張宏基部主任也呼籲,相較於其他癌症,胃腸道基質瘤有標靶藥物可使用,且藥物耐受性高、副作用較低,部分病患會有輕微水腫及腸胃不適,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除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之外,也切勿忽略術後追蹤重要性,才能有效延緩胃腸道基質瘤的復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488

相關推薦

您的脊椎正不正呢?脊椎側彎不但會影響體態,長期也會導致腰痠背痛,讓人困擾不已。專家表示,如果想知道自己有沒有脊椎側彎的問題,只要1個簡單的前彎動作就能看出端倪! 脊椎側彎了嗎?1招前彎快速檢測 許多人有脊椎側彎的問題卻不自知,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鄧奕廷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只要邀請身邊好...

閱讀詳情 »

臉頰紅潤=氣色好?小心酒糟性皮膚炎擾人!醫師指出,「酒糟」又稱「酒渣」,醫學稱玫瑰斑(Rosacea),是一種容易被誘發的皮膚炎,看似不容易改善,其實只要確實避免誘發因子,並以正確的方式照護,就能穩定膚況、擊退酒糟。 曾德朋醫師(如圖)指出,蟎蟲是酒糟性皮膚炎誘發因子之一,不可輕忽。(照片/攝影記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大便帶血一定是犯痔瘡嗎?約80歲的賴女士,大便時看到血,以為是痔瘡發作而沒有理會。持續出血了1年,家人無意中知道便帶賴女士至直腸外科就醫。經過血液生化檢查,發現病人血紅素僅剩7(正常值約10.9-15.6 g/dl),大腸鏡檢查於病人升結腸處有腫瘤,化驗後確診為升結腸癌。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多歲女子因丈夫外遇,在家中燒炭獲救,兩個多月後,卻出現四肢癱軟無力、記憶力及執行能力降低,且有話變少甚至靜默不語、大小便無法控制、生活上皆須仰賴他人協助。就醫後才知道,是燒炭造成腦部缺氧引發腦細胞壞死而產生的病變,在獲救數週後逐漸出現,雖給予高壓氧及促進腦血管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