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標靶治療再延伸 胃腸道基質瘤不可怕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62歲的男性,因不明原因胃口不佳,半年內就暴瘦了20多公斤,剛開始一度懷疑自己得了胃癌,但為了參加兒子婚禮而延遲就醫,當時已是瘦如柴骨、嚴重營養不良,到醫院檢查時才驚覺,胃的上半部已經長了一顆大小約20公分的腫瘤,經切片、穿刺檢查後才確診已是第四期的胃腸道基質瘤合併肝臟轉移。

彰化基督教醫院外科部主任張宏基表示,雖然手術切除是胃腸道基質瘤最佳的治療方式,但該病患的腫瘤位於胃部上方的賁門且腫瘤較大,不建議採取手術切除,因此,與病患溝通後,決定先採用標靶藥物治療;約三個月的時間,患者的腫瘤已縮小到約7公分大小,舒緩患者不適,也終於能以手術治療,術後恢復情況良好,仍持續用藥控制中。

張宏基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胃腸道基質瘤目前在台灣的罹病率約每百萬人有15人,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但近年來因為醫界對該疾病的認知日漸普及,確診率也大為提升。不過由於疾病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有不少患者仍是因為腹痛或血便來醫院就診,透過胃鏡、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胃腸道基質瘤。

在過去,胃部較大腫瘤通常是全胃切除,不僅造成病患生活上不便,有些還會有併發症、營養不良等情形發生。隨著現代醫學進步,目前已有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可用於無法接受手術切除或轉移性的病患,但醫師表示,無論是原發性或轉移性基質瘤,還是以手術切除為最主要治療方式,並在術後佐以藥物輔助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另外,面對高復發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術後應定期追蹤回診檢查,並接受藥物輔助治療,在臨床上,可更有效降低八成的胃腸道基質瘤復發風險。目前衛生福利部更將胃腸道基質瘤術後輔助治療給付,從一年提高至三年年限,只要符合下列條件:腫瘤大於10公分、有絲分裂指數大於10(50HPF)、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絲分裂指數大於5(50HPF)或腫瘤破裂,即可申請。

張宏基部主任也呼籲,相較於其他癌症,胃腸道基質瘤有標靶藥物可使用,且藥物耐受性高、副作用較低,部分病患會有輕微水腫及腸胃不適,但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除早期發現並及早治療之外,也切勿忽略術後追蹤重要性,才能有效延緩胃腸道基質瘤的復發。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48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腦中風占腦血管疾病最大宗,每年造成上萬人死亡。醫師指出,腦血管疾病首度跌出國人死因前3位,原因包括靜脈血栓溶解使用,3小時內到院可降低死亡率,以及動脈顱內取栓術發展,將黃金治療時間,延長至8小時。腦血管疾病 日有40人死亡根據衛福部105年國人死因統計,腦血管疾病為第4...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科技部宣布成立「國家生醫創新發展會」(BDB),將作為台灣生醫科技發展「推進器」,肩負推動「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重責大任,帶領生醫產業新一波創新動能。國家生醫創新發展會成立「國家生醫創新發展會」,由科技部政務次長蘇芳慶、曾任美國醫療器材及醫療科技董事會方威凱為共同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確診肺癌後,患者或家屬無不希望能使用副作用少且方便服用的標靶藥物,但必須經過EGFR基因檢測癌細胞有基因突變才能投藥;約4成肺癌患者無基因突變,即便投以標靶藥物也沒有明顯治療效果,面對如此窘境患者無須灰心放棄,目前新一代化療藥物能做為有效抗癌的治療方式,並且保有治療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近期氣候多變,流感疫情發威,不少家庭一家大小全都罹患流感。專家提供,預防流感的7大絕招,包括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掩口鼻、速就醫、好作息、多休息,可以降低罹流感的機會。新北市流感疫情上升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指出,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近4周共新增28名流感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