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機器人進駐醫療第一線 輔助復健重拾身體自主權

機器人進駐醫療第一線 輔助復健重拾身體自主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名年近60歲的中風病人,因右側偏癱,嚴重衝擊原有的工作與生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醫療團隊啟用自奧地利引進的莫札特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AMADEO),利用機器人學習與人工智慧系統打造個人化訓練課程,經過兩年復健療程,病人從雙手無力進步到可以自行綁鞋帶,逐步重拾身體自主權。

Al、ML導入復健治療 增加趣味性並縮短復健歷程

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康峻宏主任表示,近年來人工智慧(Al)與機器人學習(ML)在醫療場域高度發展,除了一般熟知的大數據疾病分析、機器人手術以外,目前也大量導入復健治療。

康峻宏主任說明,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是手部動作復健的新選擇,透過關節活動度、力量、張力、動作控制等評估病人狀況,制定個人化訓練課程,針對手部動作密集加強,同時可透過客觀數據評估復健療效;此外,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可與傳統復健相互搭配,加速動作恢復,縮短復健歷程。

每次療程30 分鐘  遊戲式復健增趣味性

智能手部訓練機器人復健療程會先在病人指節黏貼強力磁鐵,並將手指放在特製的滑軌,病人可以藉由磁鐵導引,跟隨電腦畫面的指示或遊戲,讓手指反覆進行伸展、抓握等動作,達到復健的目的;該裝置可依據使用者手掌大小進行微調,適合各種年齡層使用,每次療程至少持續30分鐘以上。

高密度、高強度復健活動 刺激神經突觸再生

康峻宏主任強調,因神經具有重塑性,透過高密度、高強度的手指復健活動,可以有效刺激大腦,讓大腦進入重組狀態,並讓腦部神經突觸再生,減少大腦受損程度並讓病人重新獲得運動能力,越常使用,大腦神經連結越強,及早復健,越能刺激神經突觸再生,得到更好的復健效果。

【延伸閱讀】

第一期或第二期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也可能是難治高風險族群!

90%的頭皮問題,都是因為你不夠了解他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5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當初連樓梯都爬不上去,整個膝蓋根本使不上力,感覺自己要跛腳了!」58歲的大陸商人徐先生,經營事業有成,但膝關節退化問題卻讓他相當困擾。一年多前跨海求醫,特別從大陸飛來台灣接受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手術後隔天就可以下床,一個星期後就飛回大陸工作,現在甚至可以跟朋友在...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尋醫問藥網以及養豬吧 如何幫助肺部排毒?霧霾的存在讓我們越來越重視肺部的健康問題,從而也引伸到了肺部排毒的問題。該如何養護我們的肺部,幫助肺部排毒,來看看中醫有什麼方法。 中醫上主張就要好好的保護好肺部,畢竟一旦肺部受到損傷,也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中醫認為,“肺為嬌臟&rdquo...

閱讀詳情 »

(圖片擷取自wikihow) 根據華歌爾公司的消費者研究報告,有高達80%的女性睡覺時,為了舒適,多半選擇不穿內衣,只有近20%的女性會穿著文胸入睡。觀罩抽樣調查了100位女生是否有穿文胸睡覺的習慣,結果為「95%的女生不穿,5%選擇穿」。   日本科學研究指出,一般人每晚睡眠時翻身次數...

閱讀詳情 »

早上起床要是發現這幾種信號可要小心了!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實際上,任何疾病的發生髮展都有一個過程,在突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罷了。 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我們應該對人體發出的不良信號,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釀成大禍。 一、起床後的四個信號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