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冷空氣來襲泡溫泉去寒 忘記喝水小心血液濃稠出現血栓

冷空氣來襲泡溫泉去寒 忘記喝水小心血液濃稠出現血栓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周六與周日特別在中北部地區,許多人都感受到濃濃寒意來到,再加上東北部一直都在下雨,在溼冷的天氣下,溫泉就是很舒服的去寒方式。泡在熱熱的泉水裡,身體感覺到溫暖放鬆,然而,幾乎每年都有因泡溫泉眩暈或昏厥跌倒民眾,也有發生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拴塞案例,因此慢性病患如果想要泡溫泉,一定要做好身體評估才能去。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當溫泉池在戶外,脫下衣服前往浴池路途中,當皮膚接觸到冷空氣血管會立刻收縮,血壓就會跟著上升,如果原本就有高血壓,也沒有把病況控制好,這時就有機會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危險;郭志東提醒,發現自己接觸到冷空氣,有胸悶或頭暈等症狀,就不要勉強自己。


郭志東持續說明,泡溫泉時熱水高溫會讓血管擴張,就像水管加大口徑,血液灌流量下降,會讓血壓跟著降低;當心臟力量不足,沒有辦法把足夠血液打到腦部,就很容易發生暈眩,眼睛的血液量不足,也會突然眼前一黑,臨床上都有人因此就醫,如果不小心重心不穩摔倒,撞倒頭導致腦出血更可能有死亡風險。


郭志東也說,身體在高溫環境不斷流汗,但泡溫泉時不容易察覺,在水池裡身體水份漸漸變少,血液也就越來越濃稠,形成血栓機會也就開始增加,發生心肌梗塞與腦栓塞機會跟著上升;郭志東建議,泡溫泉時間最好在10分鐘左右,起身後最好補充水份300c.c.至500c.c.,補充流失水份。


郭志東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泡溫泉要特別小心,溫泉水難免會有微生物,當皮膚有細小傷口,或泡溫泉時皮膚出現輕微破損,如果免疫能力不佳,就有可能發生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有胸悶、胸痛、心口痛、頭暈等狀況,最好不要泡溫泉,以免意外狀況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台灣青光眼的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的患者數還多,其中1/4有失明危機!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呂大文主任表示,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的有效方法,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則表示,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應特別小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維持健康身體,均衡營養攝取是最基本條件,然而很多年長者牙齒慢慢脫落,或因退化口水分泌量減少,口腔咬合力降低,或吞嚥困難等因素,都可能讓「吃」變得困難不已,當食物難以咀嚼吞嚥,自然就攝取不到必要的營養,健康的狀態自然也就隨之而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開發「益口銅身操」,希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台灣在疫情萌芽初期,就立即展開各項防疫措施,大幅降低境內群聚感染風險,歷經數月沒有本土病例,台灣可說是全球非常安全的地區。衛福部國衛院藉由數學模型證明,台灣民眾配合防疫政策,讓病毒擴散機會大幅降低,研究成果分別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Emerging...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2歲的林小姐產後為照顧寶寶而三餐不定、疏於運動,使體重從原本64公斤,直線上升到81公斤,除了體重超標外,經常感冒,走路爬樓梯經常會喘不過氣,睡覺時會打呼,躺著也覺得有重物壓身,就醫檢查有多項健康指數超標,並有重度脂肪肝。脂肪肝放置不管 嚴重恐演變成肝病林小姐聽從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