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冷空氣來襲泡溫泉去寒 忘記喝水小心血液濃稠出現血栓

冷空氣來襲泡溫泉去寒 忘記喝水小心血液濃稠出現血栓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周六與周日特別在中北部地區,許多人都感受到濃濃寒意來到,再加上東北部一直都在下雨,在溼冷的天氣下,溫泉就是很舒服的去寒方式。泡在熱熱的泉水裡,身體感覺到溫暖放鬆,然而,幾乎每年都有因泡溫泉眩暈或昏厥跌倒民眾,也有發生血栓導致心肌梗塞或腦拴塞案例,因此慢性病患如果想要泡溫泉,一定要做好身體評估才能去。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當溫泉池在戶外,脫下衣服前往浴池路途中,當皮膚接觸到冷空氣血管會立刻收縮,血壓就會跟著上升,如果原本就有高血壓,也沒有把病況控制好,這時就有機會發生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危險;郭志東提醒,發現自己接觸到冷空氣,有胸悶或頭暈等症狀,就不要勉強自己。


郭志東持續說明,泡溫泉時熱水高溫會讓血管擴張,就像水管加大口徑,血液灌流量下降,會讓血壓跟著降低;當心臟力量不足,沒有辦法把足夠血液打到腦部,就很容易發生暈眩,眼睛的血液量不足,也會突然眼前一黑,臨床上都有人因此就醫,如果不小心重心不穩摔倒,撞倒頭導致腦出血更可能有死亡風險。


郭志東也說,身體在高溫環境不斷流汗,但泡溫泉時不容易察覺,在水池裡身體水份漸漸變少,血液也就越來越濃稠,形成血栓機會也就開始增加,發生心肌梗塞與腦栓塞機會跟著上升;郭志東建議,泡溫泉時間最好在10分鐘左右,起身後最好補充水份300c.c.至500c.c.,補充流失水份。


郭志東特別提醒,糖尿病患者泡溫泉要特別小心,溫泉水難免會有微生物,當皮膚有細小傷口,或泡溫泉時皮膚出現輕微破損,如果免疫能力不佳,就有可能發生感染導致蜂窩性組織炎,另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有胸悶、胸痛、心口痛、頭暈等狀況,最好不要泡溫泉,以免意外狀況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影】糖vs.醣 傻傻分不清?!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要控血糖?
▸ 糖尿病營養補充怎麼選? 看懂標示這「鉻」不能缺!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什麼時候要結婚?」、「薪水領多少?」、「怎麼還沒交男朋友?」每到農曆春節,好不容易可以放長假,好好放鬆,回復一整年的元氣,卻被親戚的問題煩到不行,過年的心情都沒了,究竟該怎麼辦?美國暢銷書作家Gretchen Rubin表示,難搞親戚的難改變,唯一能改變的就是我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農曆春節假期,想要擁有好氣色!知名中醫師彭溫雅教大家,改善因過敏引起的臉色暗沉,只要按摩臉上2個穴位「顴髎穴」+「迎香穴」,能促進血液循環又能排毒,使臉部氣色更紅潤。另外,醫師開出也一帖養顏美容中藥草飲品,適用於氣色不佳的族群,重新找回亮白臉色。美白抗斑必按顴髎穴 小腸...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放寒假與年假,許多孩子一定整天拿著手機,看影片也好玩遊戲也好,漸漸網路成癮,教育部國教署提出「數位教養6大原則」,包括傾聽孩子聲音、訂規範、要定時動一動、找出3C心理需求的替代、讚美孩子的自制力等原則,化為簡單易懂的口訣,讓孩子在3C使用與維護健康取得最佳平衡。 &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對於患有慢性纖維肌痛症的人來說,發作時非常不舒服,全身痠痛、睡不好也吃不下,嚴重干擾生活品質;但最近有研究表示,在移動或日常活動時使用TENS(經皮電神經刺激器),纖維肌痛的症狀可在4周左右獲得改善,研究刊登在《關節炎與風溼病雜誌》(National Fibromya...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