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機械手臂手術治腸癌 4天快速出院恢復日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機械手臂手術治腸癌 4天快速出院恢復日常

36歲蔡先生沒有特殊病史,因解血便就醫,在腸鏡檢查發現結腸惡性腫瘤,腹部CT顯示乙狀結腸巨大腫瘤伴轉移性淋巴結腫大。蔡先生正值壯年期,小孩還小,正在為家庭為生活打拼之際,突如其來的噩耗幾乎招架不住。

在醫師的評估下,蔡先生接受機械手臂手術,合併術後加速康復(ERAS)輔助快速恢復,術後4天即出院,原本一直擔心的問題,還有大手術後的疼痛與恢復,幾乎無感。目前術後也接受了7次的輔助化療,持續進行中。

精準切割避開重要自主神經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外科主任蔣鋒帆表示,機械手臂手術和腹腔鏡手術一樣被歸類為微創手術,但二者有明顯差別。傳統腹腔鏡手術儘管較多醫師使用,最大問題就是需靠助手相配合,因為手術時眼睛與手都無法由手術醫師完全自行掌控,有時造成手術未能達到目標。

蔣鋒帆說,現在的機器人手術系統本身配置四支可靠且精巧的機械手臂,相較於腹腔鏡系統的加長型夾子與剪刀的組合外,除了機器手臂有關節可靈活轉動,讓醫師能精準切割。這是由手術醫師決定,而不是由協助醫師決定要看哪個部位,通過機器手臂將鏡頭穩妥握住,較不會像腹腔鏡手術常出現助手「扶鏡」時會晃動導致主刀醫師「暈船」狀況。

蔣鋒帆進一步解釋,3D影像不僅能隨意放大或縮小,也能將淋巴結、血管、神經看得更加清晰,除了能摘除更多淋巴結降低轉移或復發,可以其精巧避過骨盆與腹內自主神經,讓病患術後能有正常之膀胱、腸道與性功能,恢復期後將原本生活功能的影響降低。

特別適合ERAS 術後加速康復流程
以往,許多腹腔鏡直腸的手術由於解剖構造的關係,不容易達到理想的切割面,國際上已有共識建議使用機器手臂系統。新一代系統更將手臂瘦身與加長,讓手術範圍擴大到可以同時執行腹腔與骨盆腔的手術,繼攝護腺癌手術由機器手臂勝出後,大腸直腸手術將會更加推廣。

蔣鋒帆說明,由於機器人手臂手術系統屬於精準醫療的體現,精準手術後恢復過程非常迅速與穩定,尤其特別適合採用ERAS,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可望能幫助更多患者預後進展,提供手術後完整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遼寧衛視《完美告白》現場,邀請了一位四川自貢逆生長女孩曾玉珊,今年20歲,1994年出生,不過面貌、身形完全停留在兒童時期,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孩。舅公舅婆來到現場,想要代表孫女向其母親告白,自己的孫女是收養的,今年20歲了,卻與正常人不一樣,越長越矮,17歲的時候長得跟一個嬰兒一樣,頭髮也掉了,...

閱讀詳情 »

年關將近,家家戶戶準備開心過新年,除了大掃除之外,還得忙碌的採買年貨和四處拜年,若是過度勞動或姿勢不正確,很可能在年後就要到復健科門診報到。醫師提醒,大掃除應斟酌每日工作量,最好分散時間清掃或與家人分工,同時要注意姿勢、適度休息並伸展活絡筋骨,才能輕鬆舒服過好年。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張益維表示,...

閱讀詳情 »

台灣一名55歲的李姓婦人,在一次全身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胃中有約一公分平滑凸起的小腫瘤,由於位置在胃壁黏膜下,在胃鏡下執行切片,不容易取出腫瘤組織,往往得不到正確的答案,但若直接做切除,風險會較高,故得選擇外科手術。所幸經內視鏡超音波確定腫瘤位置,加上術中內視鏡協助定位引導下,藉由腹腔鏡手術,順利...

閱讀詳情 »

有口臭的人,往往不自知,不管被封為男神或女神,一開口就讓人退避三舍,形象瞬間崩壞;長此以往,不但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個人形象,也反映出自己身體出了狀況,不可輕忽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欣平表示,吃完東西後,如不將口腔清潔乾淨,除了要小心蛀牙外,更要注意是否形成扁桃體結石;扁桃體結石是食物殘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