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檢查輕微卻心肌梗塞 隱形「軟斑塊」作祟

檢查輕微卻心肌梗塞 隱形「軟斑塊」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不少心血管患者在冬天出現緊急病況。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醫師沈彥君提醒,預防心肌梗塞須留意「血脂肪異常、高血糖、高血壓、吸菸、壓力」5大因素,年齡愈高、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男性,都需特別警戒。

檢查輕微大意 突發心肌梗塞

50歲中年男性到該院進行心肺健檢,電腦斷層顯示,心臟冠狀動脈鈣化僅有極輕微的動脈硬化斑塊。然而,血液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都過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則偏低,其中,「動脈硬化危險率」也高於正常值。

該患者認為高血脂是慢性病,平時也沒有心臟不適,預計過年後再去就醫,沒想到一波寒流來襲,周末午餐後意外感到疲憊,午睡醒來竟突然胸悶昏倒,緊急進行心導管檢查,在狹窄的冠狀動脈放了支架後,所幸已脫離險境。

血管硬化堵塞 軟斑塊成隱憂

心肌梗塞,主要是由於斑塊或血栓造成冠狀動脈狹窄阻塞,上述5大因子可能造成血管長期發炎,形成斑塊造成動脈硬化,成為主要致命原因。沈彥君說明,若平時未注意血管保健,動脈壁可能在日積月累中逐漸形成「斑塊」,就如同水管通道久了會有斑駁沈積物。一旦天冷、情緒激動、壓力大時,血管收縮或斑塊破裂脫落造成血栓,導致血流阻塞誘發心絞痛,甚至進展為心肌梗塞喪命。

該案例月初冠狀動脈檢查明明只有輕微硬化斑塊,心肌梗塞為何突然發生?沈彥君解釋,可能是「看不見」軟斑塊造成,血管壁斑塊可分為硬(鈣化性)、軟(脂肪性)及混合性,是經過一段時間血管發炎累積而形成。以上斑塊都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檢查,其中「軟斑塊」則需施打顯影劑進行「冠狀動脈血管攝影(CTA) 」才能被清楚看見。

軟斑塊易剝落 醫預控制5因子

雖然鈣化分數檢查顯示該患者硬斑塊輕微,往往是血管內隱藏軟斑塊。「軟斑塊」成分為脂肪,較軟且不穩定,隨時可能破裂脫落形成血栓,造成血管阻塞。血脂肪異常會增加血管壁產生斑塊的風險,包括軟斑塊。

預防心肌梗塞,沈彥君提醒,可從控制血脂肪異常、高血糖、高血壓、吸菸、壓力著手,並隨時注意若出現心絞痛症狀一定立刻就醫。


【延伸閱讀】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1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相信很多民眾都好奇,醫院開刀房裡,除了有手術刀以外,還有哪些手術器械在上刀時,會使用到。在醫師節前夕,豐原醫院傷口外科醫師及護理師們,特別以開箱文的方式呈列「神秘刀房器械」,要讓大家一探究竟;並且提醒民眾,傷口術後的注意事項。手術室所有器械 全部拍照給你看豐原醫院傷口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9歲的秦媽媽向來健康,也沒有癌症家族史,年初時卻突然血便,原以為只是痔瘡,但持續3、4個月都沒有好轉,至衛生所做了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至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直腸處有1顆5公分的大腫瘤,但切除後必須裝上人工肛門,令她擔心不已。   臺北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位85歲家住雲林的老翁黃昭農,4年前,因肺腺癌手術後腫瘤指標仍偏高,開始服用標靶藥物治療,病情雖得到控制,但出現皮膚搔癢、腹瀉等副作用,尤其出現化膿性肉芽腫,手腳指頭腫脹宛如「金包銀」,無法好好洗澡、穿鞋,經醫師以硝酸銀藥水治療後,1個月明顯改善,回診時由醫師贈送一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有關媒體報導臺北市某職場,發生結核病事件,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余燦華科長表示,結核病為透過飛沫或空氣傳染的慢性傳染病,常見症狀有咳嗽、胸痛、體重減輕、倦怠、食慾不振、發燒及咳血等,比起麻疹及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不算傳染力高的疾病;最常見的感染,發生在與傳染性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