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婦人血便確診大腸癌 新術式可免除人造肛門

婦人血便確診大腸癌 新術式可免除人造肛門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9歲的秦媽媽向來健康,也沒有癌症家族史,年初時卻突然血便,原以為只是痔瘡,但持續3、4個月都沒有好轉,至衛生所做了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至醫院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直腸處有1顆5公分的大腫瘤,但切除後必須裝上人工肛門,令她擔心不已。

 

臺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呂宗儒表示,大腸直腸的長度約1.5公尺,屬於管狀構造,涵蓋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等部分,當食物被胃與小腸消化吸收後,大腸會再吸收水分及電解質才形成糞便,最後由直腸排出體外。

 

隨著飲食西化及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始終高居不下,連續1、20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排行榜前1、2名,呂宗儒提到,7至8成大腸癌患者為自發性病症,找不到相關家族史。如以年齡進行分析,50歲以上的患者,大都與抽菸、生活習慣不良、長期飲食失衡、嗜吃刺激性食物有關;如在50歲之前發病,則大都是因為基因遺傳。

 

大腸直腸癌最典型症狀為血便,但許多民眾常將血便以為是痔瘡,直腸癌出血與痔瘡出血類似,多見於便後擦拭肛門的血跡,但大腸癌出血型態為血液混雜在糞便中。

 

秦媽媽就是因血便而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最後被確診為第3期直腸癌,直腸有1顆5公分大小的腫瘤,最後透過「3D立體腹腔鏡」切除病灶,在醫療團隊安排下開始輔助性化療,恢復順利。

 

呂宗儒指出,切除大腸直腸惡性腫瘤,除了傳統開腹手術、單孔、多孔腹腔鏡外,近年來,3D立體腹腔鏡發展成熟,逐漸成為主流手術。

 

由於骨盆腔的範圍不大,若切除範圍位在骨盆腔死角,就需要從肛門處深入體內治療,由於肛門遭到破壞,患者往往需面臨術後人工肛門的不便,不少患者因此拒絕治療。

 

3D立體腹腔鏡突破過去2平面視野上的限制,醫師可清楚看到病灶部位,深入骨盆腔死角切除腫瘤,臨床顯示可大幅降低另造人工肛門的可能。

 

呂宗儒說明,國外最新研究建議,每日肉類攝取量應在100克以下,就能有效降低大腸癌風險,此外,維持均衡飲食、攝取高纖維,並適量補充維他命D,以保腸道健康。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台灣將在2021年元月起放寬美豬進口管制,董氏基金會呼籲,台灣攝食豬肉習慣與西方大不同,長期對健康方面的影響,應更嚴謹且充裕討論後再做開放,董氏也整理出3大問題: 問題1:幼兒園誰來把關?孩童恐吃到含瘦肉精美豬!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強調,家長都希望孩子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大家一定都聽過PM2.5(細懸浮微粒,直徑小於2.5μm),那有聽過奈米微粒(直徑小於100nm=0.1μm)嗎?奈米粒子因為體積極微小而產生了新的物理特性,被廣泛運用在生活各項用品當中,從電子產品到醫療保健產品、食品、紡織品、運動裝備、衛浴產品、家用產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杰是一名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過去是個健康的孩子,但爸媽最近注意到小杰愈來愈胖了,脖子和腋下總有洗不乾淨的深咖啡色紋路,於是小杰被帶到醫院的兒童腸胃科減重門診就醫,沒想到卻被醫師診斷為「黑色棘皮症」,成因就是過重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檢測出小杰糖化血色素高達7.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隔1個禮拜就是中秋節,家家戶戶除了烤肉以外,不論是送禮或收禮都會選擇一箱箱文旦,由於烤肉多是高油高膽固醇食物,文旦正好膳食纖維與維生素C都很豐富,加上能幫助降低膽固醇與血壓,相當適合大餐後食用。但對於正在服用高血壓或高血脂藥物的慢性病患,如果藥袋與醫師有警告,切記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