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下線上學習改變用眼習慣 眼科照護定期回診免惡化

疫情下線上學習改變用眼習慣 眼科照護定期回診免惡化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改變民眾生活和工作模式,戴好口罩、勤洗手、居家防疫已變成全民新生活運動。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昶斌表示,近幾個月門診發現有些患者擔心染疫不敢求診或延遲回診時間,導致眼部疾病症狀加重,因此提醒民眾防疫之下也要好好照護靈魂之窗。


注意視力變化 小心眼中風


廖昶斌提到,視網膜血管阻塞也就是俗稱「眼中風」的病例近來稍有增加,大多數是較不嚴重的靜脈血管阻塞。日前發現一名青壯年男性嚴重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造成近乎單眼失明的眼中風病例。由於眼中風多數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久坐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因此坐30分鐘就要站起來多活動,避免血栓形成,也提醒三高患者如果突然發生視力減退或視力喪失的問題,應儘早就醫。


廖昶斌也指出,眼壓的控制對青光眼患者很重要,如果停藥使眼壓升高,不知不覺造成視神經功能惡化,導致視野越來越小,視力越來越模糊,可能造成視神經永久受損而無法挽回的遺憾。此外,糖尿病患者停藥容易造成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惡化,呼籲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持續控制血糖,定期回診。


孩童線上學習 近視比率上升


廖昶斌表示,受疫情影響學童線上課程逐漸成為趨勢,但是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容易造成近視度數增加,控制不好容易短時間內度數飆升。建議與醫師討論使用適合孩童的治療方式,如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或配戴控制近視的眼鏡來減緩度數的上升,並調整線上學習的環境,將電腦接上電視螢幕,拉長與眼睛的距離,幫助緩解眼睛疲勞的問題。另外,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容易使飛蚊症惡化,如果進一步造成視網膜裂孔,甚至會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力。


最後廖昶斌提醒,疫情之下慢性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藥,可透過視訊門診或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防疫宅在家容易長時間接觸3C產品,平日記得30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讓眼睛看遠方,倘出現視力模糊、眼睛不適等情形,建議尋求專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更多NOW健康報導
▸《特管法》將於年底落日 擬推《再生醫療發展法》上路
▸肝長期發炎小心肝硬化 中醫:持續惡化肝癌病變恐上身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40歲王小姐曾因卵巢良性腫瘤而開刀,術後持續追蹤,年初工作繁忙,用餐時間不固定,出現腹脹與便秘,但她以為只是小問題,日前嚴重便秘,好幾天無法如廁,就醫檢查,居然發現腫瘤,切片發現,癌細胞已擴至大腸,為卵巢癌晚期。 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民國106年卵巢癌確診人數為1,39...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位33歲的男性患者,雖然平日工作認真,卻經常無法準時完成交辦事項,出錯頻率高,因此受到長官及同僚不解,讓他相當氣餒、緊張煩躁到常常失眠,甚至開始有點抗拒上班,但在與親友懇談與反思下,才理解自己從小就有這樣的特質,而且現階段焦慮度越來越高,整天做什麼事情都緊張兮兮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底11月居然仍有颱風攪局天氣,加上東北風影響下,氣溫與氣候都變化相當劇烈,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衛福部國衛院研究發現,肌肉量少會阻礙身體維持體溫能力,同時也降低免疫力功能,發生疾病與死亡風險也上升,特別是基因異常的早衰症患者,或肌肉流失的老人家,都會因肌肉量少引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天氣乾燥加上長時間看電腦手機,眼睛很容易乾澀、癢、產生灼熱感等,有時是乾眼症所引起。而許多人都會買眼藥水,補充角膜上水份,但也只能舒緩一下症狀。事實上,眼睛除了用眼淚外,眼瞼內也會有腺體分泌油脂,類似於讓皮膚保溼的概念,令水份不會蒸發太快,如果眼睛油脂分泌量不足,乾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