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檢視這幾種症狀 避免慢性腎病找上門

檢視這幾種症狀 避免慢性腎病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大眾需提升對慢性病狀況的重視。其中,「慢性腎臟病」由於晚期才發現,患者常會面臨到時,已經是要洗腎了。因此,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團隊積極進行「護腎」觀念推廣,盼民眾調整生活習慣,並積極留意身體狀況,才能擁有健康生活。

過度用藥、高油鹽飲食 加劇腎臟負擔

花蓮慈院腎臟科醫師郭秋煌說明,由於許多民眾常有「吃藥當吃補」的錯誤用藥觀念,或使用來路不明的偏方、成藥,反而越吃越糟,造成腎臟負擔;加上飲食習慣常高鹽、高油脂,許多患者有重度慢性腎衰竭,甚至是第五期的末期腎臟病變狀況,使得洗腎人口居高不下。

對此,花蓮慈院腎臟科醫師林于立解釋,其實腎臟就像是人體任勞任怨的阿信,即使受傷也不吭聲,等到失去 6 成以上腎功能才會出現警訊,因此許多人罹患「慢性腎臟病」都渾然不知。

腎病初期「蛋白尿」症狀易忽略 提高洗腎風險

林于立醫師表示,隨著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人口增加,都是危險因子;尤其是糖尿病友,若血糖、血壓或膽固醇未控制好,加上又有抽菸等不良習慣,有可能在罹病幾年後,就開始出現「蛋白尿」的早期現象,若無正視問題並加強控制,很快會進入大量尿蛋白期,並接著有尿毒上升狀況,最終面臨洗腎。

調整飲食習慣配合自我檢測 日常開始護腎

因此,平時「積極護腎」相當重要,從日常飲食習慣就要開始調整,少糖、少油、少鹽是飲食的最高守則,過多調味的飲食狀況,會加重腎臟代謝功能負荷狀況,使其過勞;另外,保持不抽菸、不熬夜的優良生活狀態,也可以讓腎臟健康有活力。

林于立醫師提醒,平時可以透過「按壓檢測」,對下肢水腫進行初步自我檢測,另外,若是有小便起泡泡、皮膚水腫、高血壓、貧血及疲倦等,其中 2 項症狀,就有罹患腎臟病的風險,務必盡快到院檢查,及早開始治療。

【延伸閱讀】新一代生物製劑出擊! 乾癬病友向憂鬱說拜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今(31)日發布新增5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當中1女3男,年齡介於30多歲至70多歲,其中1人居住新北市中和區嘉慶里、3人居住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均與桃園市桃園區長安里群聚事件有關,另1人居住桃園市桃園區西湖里(住家距離長安里約1300公尺),感染源待釐清。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住雲林年僅二歲的黃小弟,自出生以來即發現心跳速度過快,於門診中,測得心跳每分鐘272下,被確診為心律不整,並開始服藥、定期回診。但滿月後,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明顯失效,更因頻繁發作進出醫院,經家長與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吳焜烺醫師討論後,當時年僅一歲、體重10公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前總統李登輝昨(31)日,因敗血性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病逝。許多年長者如果長期住院,身體感染難以控制,從而讓血液容易滯留,器官血液供給量就會減少,慢慢各器官無法獲取足夠氧氣與養分等元素,漸漸開始退化到沒有功能,最終病患也就走向死亡,對醫生而言,是非常棘手但很常見的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在乳牙時期的口腔照護只要打好基礎,就能幫寶寶養出一口漂亮的小貝齒;而懷孕媽咪則是在生產前,總會擔心自己準備的不夠。為此,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日前舉辦「媽媽嘉年華」,邀請小兒部醫師張雲傑及擁有國際認證泌乳顧問的助產師王淑芳,分別分享讓孩子擁有一口好牙的秘訣、嬰幼兒的營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