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歌手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引關注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提解藥

報新聞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台灣知名「金曲歌后」詹雅雯確診巴金森氏症,新聞一出立刻引起台灣民眾關心,一來不捨詹小姐受病痛折磨,二來震驚年紀輕輕怎麼會罹患這個疾病 ? 由於台灣人口結構逐漸老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全球患者約為800萬人,台灣目前病患人數約為10萬人。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何應瑞教授以其神經科學與藥物學的專業背景,投入近20年之研究,發現一個已經在臨床上使用數十年的老藥—[頭孢曲松],不但可以防止神經死亡及腦部發炎症狀、減緩神經退化,甚至可以促進腦部神經新生。這項研究成果已經獲得許多國家的專利,並且獲得美國FDA及衛福部核准,在台大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長庚醫院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期待為這項疾病帶來治療曙光。

歌手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引關注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提解藥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心理健康科為了提供患者與民眾正確的醫藥與復健知識,2021年3月27日偕同瑞金抗齡研究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戰勝巴金森氏症公益講座。中山醫學大學神經內科陳安芝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是腦部神經持續退化所造成的疾病,病患腦部的多巴胺神經系統與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持續死亡,因此出現10大症狀: 靜態震顫、關節僵硬、行動遲緩、走路碎步、平衡困難、字體變小、面具臉、講話小聲、關節疼痛、刷牙穿衣困難;而且當病程逐漸惡化,患者會出現認知功能退化,合併出現失智症狀。

歌手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引關注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提解藥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何應瑞教授指出,巴金森氏症是一項非常嚴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根治。根據健保資料顯示,巴金森氏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從2004年的每10萬人口約有85人患病,到2011年這個數值增加將近一倍(為150人);其中以60歲以上的民眾是罹患此疾病的高風險群,當年齡增高到70歲的時候,患病率增加為10倍。然而有些患者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患病,例如詹雅雯小姐在50幾歲就確診此病。

歌手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引關注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提解藥

臺大醫院神經內科戴春暉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要盡早診斷及早治療,放鬆心情正向面對、規畫生活。由於人口結構老化,導致巴金森氏症的患者越來越多,全球患者約為800萬人,台灣目前病患人數約為10萬人。如果沒有開發出更好的治療藥物,巴金森氏症對民眾健康的危害,將更加劇烈。因此加速投入研究治療此疾病之藥物,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高雄長庚醫院神經科權威林祖功醫師指出,巴金森氏症患者由於運動功能退化,不僅走路困難,連從椅子上站起來或是從床上起身都很困難,而後無法順利做精細的動作(例如寫字、穿襪子或扣鈕扣等),導致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歌手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引關注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提解藥

1817年英國的巴金森醫師將他所觀察到的病患症狀記載並且出版,於是以後的醫師可以根據他的描述診斷這個疾病。1919年俄羅斯科學家Tretiakoff證實巴金森氏症患者腦部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1960年代發明了左多巴(L-dopa),這個藥物是多巴胺的原物料,可以在腦內轉變成多巴胺,暫時緩解運動困難的症狀,但是這個藥物沒有辦法阻斷多巴胺神經繼續死亡,也無法防止病患出現失智症。199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深部腦電擊(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手術應用於巴金森氏症患者。上述左多巴藥物或DBS腦部手術,可以暫時減輕症狀以改善生活上的不便,但是並無法治癒巴金森氏症。

歌手詹雅雯罹巴金森氏症引關注中山醫學大學何應瑞教授提解藥

何應瑞教授指出,要治療巴金森氏症必須三管齊下: 1. 抑制神經死亡、2. 增加神經新生、3. 恢復神經正常活性。達成上述三項功能,將可以修復受損的腦部組織。

相關推薦

hiv 檢查,限制與盲點 hiv 檢查有哪些限制? hiv 檢查的過程是要將音波從檢查的探頭發出,傳達到腹部的器官,而後音波會再回射到探頭,從探頭接收後送到超音波機器去做處理,最後呈現器官組織的影像。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有音波受阻的情況發生,例如:骨頭及空氣會阻擋超音波在腹腔內之傳導。因此,胃腸道無法...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邁入老年人口超過14%高齡社會的台灣,據統計失智人口已逾28萬人,相關走失案件快速增加。台灣失智症協會結合警政署與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一同呼籲建立「走失協尋三不六要」觀念,讓失智走失朋友可以盡快平安回家。 警政署防治組林大為科長表示,台灣每年有超過2萬以上的失蹤...

閱讀詳情 »

周晉逸/職能治療師 亨丁頓舞蹈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病年齡介於30至50歲間,發病年齡愈小其腦部退化就容易愈嚴重,該疾病迄今尚無法完全治癒,但透過持續運動及復健,都可以幫助延緩亨丁頓舞蹈症的病情,亨丁頓舞蹈症發病後之壽命約十五年,最後常因吞嚥、呼吸困難、感染等原因而死亡。 ...

閱讀詳情 »

你是否曾突然感到頭暈目眩、天旋地轉,求診時被告知為「眩暈症」,到底什麼是眩暈症呢?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林婉妮醫師表示,眩暈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然而,造成眩暈的成因眾多,可能與內耳平衡或腦部神經或是心血管系統異常有關,若積極接受檢查找出可能的病因,可望改善症狀。   眩暈症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患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